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关于“陶业长征”想说的话

关于“陶业长征”想说的话

2012-11-25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 阅读:1954
0 0

     一向盛气凌人的建材卖场管理商们突然丧失了部分主动权,在求租者面前开始变得低三下四起来。剥夺和限制他们权利的,是每况愈下的卖场客流量及难以提振的家居建材产品需求量。

    从曾经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下的“一铺难求”、“爱租不租”到如今的“空铺遍地”,商铺这种被他们牢牢掌握的稀缺资源在商户眼里已经不那么值钱。作为旁观者,我在武汉、呼和浩特、包头、太原等多座国内城市采访过多位建材市场负责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经历无不向我释放着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他们的生存境况也随着上游产业的不景气而变得愈发艰难。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近三年开始接触这个行业,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机,对于财富追逐的欲望让他们以远快于城市扩张的速度去疯狂“圈地”争夺各自的地盘。不过,意料之外的是,他们手里的地盘对于一些需求者而言已不再是金钱与诱惑的象征;有的则更像是不知作何处理的令人头疼和棘手的“烫手山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烫手山芋”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金牛陶瓷城内的商铺。这个始建于2008年的建材市场有着辉煌而令人啧啧称赞的过去,200亩的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让其博得了“内蒙古陶瓷航母”的美誉。但现在在这艘“巨舰”庞大外表的掩盖下,却处处显露着华而不实的内在。部分地段不好的店铺俨然成了求租者眼里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与过去记忆里形成的刻板印象截然相反的是,我在绝大多数现实的建材市场里并没有看到车水马龙、行人比肩接踵的那种热闹场面;呈现在我眼前的都是一座座看不到人影的“空城”,过度的寂静有时也是一种可怕的东西。

    而从我接触过的几位陶瓷经销商来看,市场行情的糟糕透顶让他们中的部分人顿生了撤离建材市场并转行的想法,在这个建材行业销售冷落至“冰点”的年份里,经营成本的陡升让他们开始不知所措起来。“这是一个看不到未来的行业,”有时经销商的话甚至也会让我觉得无所适从。但更多经销商的则并不愿意放弃这个与自己打了几年乃至十几年交道的行业仍在继续坚持,等待市场形势转好的那一天。但显然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或许明天能够变得更美,亦或许明天的现实会更加残酷。

    社会统一贴在他们身上标签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但在和他们的言语交谈中,我并没有看到商人身上所具备的功利色彩,他们只是在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一份更美好的生活在奋斗努力,这使我在采访结束后对他们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终端建材销售数以万计的从业大军中,“夫妻档”是数量最为庞大也是最为基础的经营形式,生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生活质量的好坏,这让我开始着重关注他们生活。

    有时他们的生活里也处处充斥着无奈。一位已经撤离建材市场、现在在做食品加工生意的经销商得知我的采访意图后,在电话里很不情愿的告诉我,他在连续亏损了五个月之后果断的选择了转行。他原先的陶瓷店铺如今安静的躺在建材市场里,孤独而凌乱,肮脏的玻璃门上粘贴的转租信息公示着他的称呼和手机号码,不过很少有人会通过手机号码联系上他。

    严格地讲,陶业长征Ⅱ的内容是关于国内主要城市终端消费形态的调查报道,而我所要做的工作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细致完善的还原各个城市的消费特性,为行业的生产方式及营销决策提供最具价值的借鉴意义。但后来伴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我的行动在偏离陶业长征的主题及初衷,尽管后来我在写作过程中对内容作出了适当的修正,但在后来的行文里我的文字还是倾向于社会生活报道,更多的是通过交友聊天的方式进入经销商们的生活,描写他们的生活。为此我连续用了四天时间走进了金牛陶瓷城进行我认为所必需的采访。
在那里,我采访过一个化名“景阳”的年轻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他是那么的豪爽和友好。在我道明了意图之后,他盛情邀请我去他的店里参观,并很热心的向我介绍了每一款产品的销售状况。在连续的两个多钟头里我们聊得十分愉快,我陪他一起在回忆及感叹往昔呼市市场火爆的销售场景,他则仔细聆听我讲述国内其他城市的行情。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现在看来,我很庆幸我的采访对象都是热情、好客和健谈的。无论是呼和浩特、太原还是包头,他们会很乐意的花上整个上午或者整个下午的时间去和你交流行业信息以及国内一些有趣的新闻现象,比如鬼城鄂尔多斯(他们习惯的称作东胜)。但在我这个局外人看来,这并不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至少从侧面反应了终端市场的寥落以及他们生意的冷清。有时在交谈中,我也会无不担忧的向他们询问一些生意上的事儿,但他们的回答却乐观得让我有些惊讶。

    当然有时我也会被拒绝,陶瓷信息报记者的身份并不大受建材市场管理商们的欢迎,因为我的职业与他们的需求没有任何利益上的重合点,他们也不愿意耗费过多的时间来满足和配合我的调查。在一次关于建材市场租金的调查中,我的一位同事以记者的身份去获取数据,并出示了各种证件及文件证明活动的目的,但对方始终缄口不言。最后我们不得不变换身份,伪装成商铺求租者去向他们了解市场概况及获取我所需要的基本信息。

    事实证明,卖场的管理者也是带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去维系整个卖场的正常经营,稀疏的人流以及不断上涨的经营成本让他们现阶段的招商工作变得困难重重,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任何带有一丝成功希望的潜在客户。在建材市场销售火爆的年景里,掌握金贵而稀缺资源的他们颐指气使,成为商业洽谈中高傲的主动者,而现在建材商铺这种稀缺资源在不济的市场行情下大幅“贬值”,在与时俱增的空置商铺面前,他们开始变得被动和柔和,并且主动出击寻找那些数量稀少的求租者。

    城市、卖场、经销商、瓷砖、萧条,在与这些名词打交道的日子里,我愈发清晰的感觉到无论是制造型企业、卖场管理商还是经销商在疲软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脆弱,这个我所身处的行业在危机与灾难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