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辊棒印、3A、4A、5A瓷砖到底怎么定义和划分?一起来看看这一份陶瓷砖质量分级标准的具体标准内容吧!
5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GB/T 45817-2025国家标准。
该标准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牵头起草,内容规定了陶瓷砖质量分级的分类、分级原则、基本要求、分级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和分级标识,适用于吸水率不大于3%的陶瓷砖的质量分级,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起草单位包括东鹏、欧神诺、太阳、新明珠、蒙娜丽莎、马可波罗、简一等五十多家陶企及相关机构。
据了解,《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在《陶瓷砖》GB/T4100-2015基础上围绕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属性,对关键检验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以可量化的指标对产品进行分级。该标准将陶瓷砖产品区分为AAAAA(对标国际领先)、AAAA(国际先进)、AAA(国内领先)三个等级。
其中,室内用陶瓷地砖的分级要求如下图:
此次陶瓷砖质量分级标准写入了一个新名词:辊棒印。主要指瓷砖表面出现的规律性条状痕迹,主要出现在距瓷砖长边或短边一定距离处,会影响瓷砖的外观质量。新国标对瓷砖辊棒印进行了指标分级。
AAAAA级≤0.18 mm;
AAAA级≤0.23 mm;
AAA级≤0.28 mm。
检测方法也明确了。原理是:用陶瓷砖辊棒印检测仪测量陶瓷砖边缘300mm范围内的波谷深度,随机选取5块整砖进行试验,每块砖都要测4个边的数值,最终以最大数值作为该款瓷砖辊棒印的数值。
如果数值≤0.18 mm,则试验瓷砖属于最高等级5A级;数值≤0.23 mm,则为4A级;数值≤0.28 mm,则为3A级。
另外,陶瓷砖质量分级标准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它规定了瓷砖可切割性,无论是3A、4A还是5A瓷砖,3片砖切割后都不应该出现崩裂,并且切割边缘要平整。
除了室内用陶瓷地砖,新国标还细分明确了室外用陶瓷地砖、室内用陶瓷墙砖和陶瓷岩板的分级要求。
▲上下滑动查看>>>
目前,市面上的瓷砖执行的是《陶瓷砖》GB/T4100-2015国家标准,那么,《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与《陶瓷砖》二者对比,具体的指标要求有没有提高呢?答案是肯定的。
以《陶瓷砖》中指标要求最高的附录G标准来对比:附录G中要求边长>600mm的瓷砖,表面平整度用上凸和下凹表示,其最大偏差≤2.00mm;
而在《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中,边长>600mm的瓷砖,表面平整度也用上凸和下凹表示,5A瓷砖最大偏差≤0.5mm,4A瓷砖最大偏差≤0.8mm,3A瓷砖最大偏差≤1.2mm。
由此可见,《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确实对瓷砖的关键检验项目提出了更高、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消费者对瓷砖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购买前往往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专业的行业知识,“3C认证”“附录G”“广东产地”“优等品”“超白坯”等专业名词开始在消费者当中流行,大大增加了陶企和经销商营销宣传和接待服务的复杂度和难度。
尤其是消费者买瓷砖认广东产地的观念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甚至催生了畸形的市场逻辑:产地标签的价值甚至超过产品本身。这都是因为消费者作为“行业小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专业知识,辨别瓷砖质量好坏,只能通过以往的认知即“许多广东瓷砖品牌知名度较高和广东瓷砖原料好,产品品质有口皆碑”,就浅显地认为只要是广东产的瓷砖都是好瓷砖、买瓷砖认准广东制造。
实际上,瓷砖质量的好坏、高低与产地没有关系,核心在于标准。
现行的《陶瓷砖》国标标准范围十分宽泛,从附录G、附录H、附录J到附录Q、附录K、附录L,即使是最严格的附录G标准,也只是好瓷砖的入门级标准,早已不符合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者。而且,在这范围之上还有各个陶企的产品内控标准例如附录A,难以实现产品统一生产标准。普通消费者很难根据这些标准来判定瓷砖质量的好坏。
而《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新国标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围绕其切身关注的产品特性如辊棒印、防滑性(摩擦系数)、表面平整度、可切割性、耐磨性等关乎质量的关键指标都做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并且分为3A、4A、5A三种等级。或许未来,消费者买瓷砖,除了认品牌,辨别质量只需要认5A、4A、3A就行了。
如果有了清晰明了的瓷砖质量好坏辨别依据,那么消费者就不会只认广东产地的瓷砖。有业内观点认为,在新的陶瓷砖质量分级标准实施、推广后,非广东陶企和广东陶企,有机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此外,陶瓷砖质量分级标准实施后还将驱动陶企质量管理全面跃升。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表示,质量分级标准构建覆盖产品核心性能的刚性、分级评价体系将推动行业竞争规则从粗放的价格竞争进阶为质量管理水平的综合博弈。
长期以来,行业优秀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把控,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设置关键性能指标(如耐磨、防滑、防污、尺寸精度)内控水平显著高于国标合格线要求。
当前,头部企业正以质量分级标准为标尺,系统梳理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配置:瞄准最高等级(AAAAA)对耐磨、防滑、防污、尺寸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升级内控标准,重点布局功能性、高附加值品类,围绕用户价值,实现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引领的质量战略转型。
近几年,由于瓷砖市场价格战惨烈,许多陶企为降低成本逐步放低生产质量标准,导致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出现下滑趋势。陶瓷砖质量分级标准实施后,亦能遏制市场价格战,回归产品价值提升。
不过,也有人认为,《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只是推荐性国标,并非强制性,未来能否在陶瓷行业大范围实施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各位陶瓷人,对此你怎么看?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