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如何在同质化时代打造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设备创新与完全市场化的销售战略,争当创新的“领头羊”。同时,借助“管理人”来管理质量,通过这“三把斧头”缔造核心竞争力。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日,各类商品之间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小。如何避免陷入产品同质化的局面,成了不少管理者的头疼事。
近日,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萧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同一行业间的产品同质化已不可避免,企业要争当行业创新“领头羊”,狠抓质量管理打造竞争力是关键。
设备创新>产品创新
被誉为“窑炉大王”的萧华,在陶瓷行业已打滚四十余年,他从2003年接过蒙娜丽莎的“指挥棒”。对于近年来陶瓷行业普遍存在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他坦言,“无法在一时半刻得出解决方法,但不妨通过创新来拉大企业间的差距。”
提起创新,企业惯常的做法是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与投入,但萧华的创新却以窑炉的设备改造和重新配置为主。“为何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陶瓷能在世界一枝独秀,设备国产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解释说,在今天,若能通过现有窑炉设备的创新性改造,企业可以省下60%~70%的投资。
萧华最为得意的一项技术改造,是窑炉的再配置。经现场勘查,他发现以往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一条本该每天能生产五六千平方米瓷砖的窑炉,由于配置欠妥当,只能生产三四千平方米,这是严重的产能浪费。”他说。
凭借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萧华成功将过去的一台压机配一条窑炉,改为现在的两台压机配一条窑炉,在零投资的前提下,提高产量。
完全市场化销售战略
除设备创新外,萧华认为打破同质化的第二个关键是完全市场化的销售战略。所谓“完全市场化”,他解释为从原材料考察、制作样品、举办发布会到投入生产的一系列举动,都交由市场来判断。
萧华介绍,以他和技术总经理为首的产品设计团队,每年会外出考察五至六次,以捕捉国内外陶瓷行业的最新走向。例如近几年流行以仿晶石作材料,他们便会将此信息反馈回总部,让设计人员能尽快着手新产品的设计,这是原材料运用的市场化。
在对外销售的流程上,萧华则从时装发布会中获得灵感,每年会定期举办来年的“陶瓷产品发布会”,让经销商们先做一回“评委”,评价产品能否畅销。“经销商直接面对客户,他们最清楚消费者的需求。”他说,通过发布会的形式,公司可以提前了解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后期的设计与销售调整,这是生产的市场化。
质量管理=人的管理
事实上,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被同行复制和超越都是轻而易举的事。萧华深知这一点,“打造同质化时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还是在于产品的质量管理。”
不过,在萧华的管理理念中,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并不仅仅是制定产品流程监控、设置严格的品管部门,其“根源还是在于人的管理”。
例如,原料的比例搭配是决定陶瓷质量的关键,但只要搭配人员有一丝疏忽,都有可能称错分量。“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管理者没有管理好一线员工,未能让他们认识到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项环节。”萧华说,质量管理就是要让一线管理者知道,他们肩负的质量管理有多艰难而细致。质量管理最终还是人的管理。“说到底,陶瓷行业的竞争还是质量的竞争。”萧华总结道。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