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营销在酒桌之外

营销在酒桌之外

2006-07-12 来源:《陶瓷信息报》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1679
0 200
     中国是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度,任何东西到了中国,似乎都可以考究出一些文化来,而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的酒,更是充满了文化。酒——这个喝了能让人飘飘然的东西,多少人为之着迷,为之疯狂,也为之陶醉。 
     
     不知从何时起,营销也与酒挂上了钩,大概不是因为有了市场经济,才有了酒与营销的勾搭。在此不探究,酒与营销是何时攀附在一起的,只是想把酒与营销的关系作些分析,想必,在多元化的今天,离开了酒桌,人们还有千万种的手法可以进行营销。 
     
      首先,酒并非为营销而来。想当初杜康一不小心,把酒酿了出来,不过是为人们的餐前饭后提供了一种消遣的液体,也只供爱好的人罢了,绝非像今天不论能否承受,都要来个三五两的,扶着墙走、说着胡话是酒桌旁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在不知不觉间,酒桌上成了谈生意最好的场所,而这也成了生意双方的共识。不过,在市场经济的最初,酒桌旁谈生意似乎称不上是营销,因为那时候的主客双方均为生意人,大家做买卖,几乎是单对单,通过酒作桥梁来寻求合作机会。而在市场经济发展一定阶段后,产生了“业务员”这一角色,而最初的业务员,也许是秉承了老板们的作风,把喝酒带入了商务谈判过程中去,这时的谈判双方是供货商的“业务员”与流通商的“老总”。为了让“老总们”签单,喝酒成了抓业务的主要手段,也就造就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在企业招聘业务人员时,除了要考察其口头表达能力外,末了总没忘了问一句“会喝酒吗”。于是,就造就了一支既能说会道,又会喝上几杯的业务员队伍。这样的怪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些所谓的“酒文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喝酒营销已逐渐过时。可以说,在以前做业务真的需要能喝上几杯的才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手段的功效越来越差了。原因在于,对流通商来说,有几点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喝酒:一是喝酒要冒各种风险。很显然,酒本来就是带有麻醉神经的作用,几杯下肚后,就容易变得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对不胜酒力的人更是如此。而此时,却是不少的业务员“促单”的好时机,很多业务员会随手携带合同文本,这时马上让对方签单,促成生意。但对流通商来说,却很容易因神志不清,从而在某些方面吃亏,但在清醒后也只能吃“哑巴亏”,只是很可能一单后就再也不往来了,为的是规避各种风险;二是现实主义占了上风。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喝酒吃饭大概是一项费力费时的事情,所以很多的老总们越来越倾向于就在办公室谈生意、或者去些休闲场所,但就是不围着酒桌转。谁都知道,酒桌上经常聊的是一些与生意或工作不着边际的话题,精明的生意人自然会抛弃这种浪费时间的做法,而采取更为实在的做法。要是让他喝酒,他会要求你给些开拓市场的良方,或是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操建议、哪怕是给出一些直观数据,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一切说来都是非常现实的;三是喝酒伤身体。饮酒过多,对身体将带来很大的危害,相信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所以,在很多的场合,能不喝酒,一般都会不喝,为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其三,喝酒营销终归害人害己。从最初的喝酒就能成生意,到今天,喝酒早已不是营销最有效的手段了,更不是唯一的手段。可以说,通过喝酒赢了对方,促成了生意,但很可能这是唯一的一单生意;而喝酒是增进感情的手段,在今天简直就是谬论,谁都知道,感情的维系只是暂时的,在某些方面谈不拢,通过喝酒增进感情纯属扯淡;围着酒桌,觥筹交错,对身体是不好的,害人也害己;在酒桌上说起所谓的“酒文化”,不过是“忽悠”罢了,讲的是文化,想的却是利益。由此说来,喝酒营销将是越来越没有市场的“营销手段”。 
    
       其实,酒是个比较奇怪的东西,爱的人可以爱不释手,恨的人却不至于恨之入骨。但这样的一种液体,不应该成为迷醉神经的工具,小酌即可,也许还能起到保健的功用。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希望每一个从事营销的人,能更多地从内心出发,为对方多想想,多做些实事,那样的成功机会将更大一些。因为,你在向对方敬酒时,不啻于给了对方一杯毒药。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