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中国陶瓷网讯(记者 罗丽明 摄影报道)打造“佛山陶瓷”集体商标是否真的有利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又如何界定“佛山陶瓷”的概念?4月18日,籍着第十九届陶博会的开幕,南方日报、南方网与华夏陶瓷网在中国陶瓷城五楼会议室举办了“2012佛山陶瓷论坛暨消费者最信赖陶瓷品牌授牌仪式”,在论坛上,就“佛山陶瓷”的定义、历史、转型与走向进行了讨论。
“石湾派”:佛山陶瓷概念应该以石湾为主
“说到佛山陶瓷,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是‘石湾陶瓷’为主。佛山陶瓷真正在全国打出“名堂”,也跟石湾的陶瓷企业有直接关系。” 据陶城报创始人张永农回忆,1978年石湾陶瓷企业根据港商从香港带来的彩釉砖,用较落的后设备生产出了自己的产品,第一批40万块砖出口香港。到此后的1980年,佛陶集团从意大利引进生产设备,在石湾耐酸陶瓷厂内成立了装饰砖厂,开始了年产30万平方米的规模化生产。张永农表示,佛山陶瓷真正崛起,也是以佛陶集团旗下54家企业为核心的。
“大佛山派”:产业转移赋予佛山陶瓷“泛”概念
“佛山陶瓷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而佛山陶瓷之所以能代表佛山陶瓷行业的区域品牌,是因为佛山的陶瓷,特别是建筑陶瓷拥有30年历史的积淀。”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指出,产业转移5年以来,70%的佛山陶瓷厂迫于行政压力迁移到江西高安、四川夹江、河南许昌等地,大量陶企资本外流。然而,外面的投资营销环境、人才、技术研发等均无法与佛山相比,所以近年来又开始有陶企回流到清远、恩平、肇庆等佛山的周边地区。尹虹认为“佛山陶瓷的定义不应再狭隘地局限为佛山地区生产的陶瓷,随着陶瓷企业的不断向外迁移,佛山陶瓷应该有“泛佛山陶瓷”的新内涵。”
中立方:用石湾提升佛山陶瓷文化内涵
“石湾所在的佛山是古代的四大‘聚’,石湾公仔本身十分有特色,历史悠久;佛山的建筑陶瓷也走过了30年了,两者都具有历史底蕴。”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傅维杰认为,石湾陶艺文化和佛山陶瓷两者完全可以嫁接起来,增加佛山整个陶瓷行业的文化内涵。同时,她还指出,必须重在对已有的陶瓷发展史进行必要的梳理,这样才能将两者有机融合。
佛山陶企:呼唤石湾文化的重新回归
“现在佛山陶瓷的定义,是最恰当的;因为石湾陶瓷从来没有辉煌过,没有超越过佛山陶瓷。” 入行已有30年的薇莎陶瓷执行董事谭浩深,亲身参与了佛山陶瓷30年来的发展历程。在他看来,佛山陶瓷近30年发展历史像一个不停变迁的轮回:在第一个十年里,佛山的陶瓷中心,就是位于石湾的广东佛陶集团,“但也只是位于石湾而已”;而第二个十年,南庄代替了石湾的陶瓷中心地位;在最近的十年中,石湾板块上的东鹏、鹰牌等大企业则成为佛山陶瓷的代表。同时,谭浩深也看好石湾文化在当今陶瓷产业中的作用,他表示,石湾文化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归到产业中,扮演这一产业的文化根源和内核的角色。
注:凡注明“中国陶瓷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中国陶瓷网(0757-825321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