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不再有火热的举牌竞拍场面,也不再有“谁是地王”的猜想,杭州市史上首次上演的“配保地出让”大戏,以一种耐人寻味的平淡结局收场——以至于甚至有人在现场庆幸,“还好没有流拍”。
“配保地”低价出让的背后
5日下午,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市民中心地下拍卖大厅,位于杭州市转塘、滨江道两宗商住混合用地在此出让。依据杭州市国土局设定的出让规则,业内很容易解读出此次土地出让的不寻常之处——该两宗地块必须配建10%的保障性住房,竞拍规则也由此修改为不再是单纯的价高者得,而是在竞拍人叫价达到政府预订的某个“合理价格”之后,转而比拼配建保障房面积。
早在今年年初,杭州市为落实“国八条”,在调控房地产细则中提出,今年将在商品房住房用地中建设或配建10%的保障性住房,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计划供应量约占住房用地计划供应总量的85%。而本次挂牌出让的2宗住宅用地即是杭州市政府调控细则的体现。记者注意到,本次出让不仅是杭州市主城区今年以来的首场宅地出让,还是杭州市10多年来土地招拍挂制度的一次变革。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房开公司代表人员几近坐满了大半个拍卖大厅,而前来观战的媒体也多达20家以上。然而,火热的人气似乎并没在出让过程中延续,在推出第一宗出让土地(杭政储出[2011]10号)时,仅仅有6号和16号两个竞买人,简单经过8轮竞价后,在15分钟内完成了竞拍。这块地起拍价31922万元,最终由6号竞买人名宸科技有限公司以32822万元价格竞得,仅超过起拍价900万元;第二宗出让宅地(杭政储出[2011]11号)起拍价71322万元,竞拍场面相对持久一些,达到24轮竞价,但参与的也只有18号和66号两个竞买人,最终由18号竞买人杭州金盛置业有限公司竞得,成交价90500万元,超过起拍价19178万元。
“我们事先不知道政府的‘最高限价’是多少,竞价是比较谨慎的。”拍得11号地块的杭州金盛置业有限公司代表徐东岳坦言。
政府为何遮住最高限价“底牌”?
竞拍人少、成交价不高,预期房开商对配建保障房面积的竞争则根本没有发生,使得这场被广泛关注的土地出让显得颇为冷清。然而正如徐东岳披露的一样,现场不少业内人士纷纷指出,此次两宗宅地的出让,政府只事先给出起拍价,却并未给出激活配建保障房面积竞争的“最高限价”,使得房开商在竞拍的时候根本心里没底,所以即使第二宗地拍了24轮,超过了原价1.9亿多元,但配建保障房的指标仍“原地踏步”,锁定在6640平方米的原始水平线上,房开商根本未曾顾及。
“从流程上看,和单纯以价格决胜负的竞拍并无不同。”现场一位房开公司人员指出,由于政府遮住了土地最高限价的“底牌”,若以后还是用这种方式来竞拍,恐怕“配保地”的保障房配建面积,将一直锁定在最低限度的10%。
即使是在土地出让结束之后,杭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也始终不肯透露这两宗地的“最高限价”具体数据,而仅仅表示现场竞拍价没有达到该价格。
“不公布最高限价,公众怎么知道这个价格的科学性?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杭州市国土局这名负责人只是强调,该价格的制定采取了诸多手段、和各家单位联合评估过,程序上非常严格。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