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随着白坯瓷砖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近年国内不少瓷砖品牌均推出了超白坯产品,以此打造产品卖点,提升市场竞争力。
白坯瓷砖在国内外都很火?
在瓷砖行业,通常将坯体白度在40度左右的产品称为白坯,普通坯体的白度大多在30度左右。而近年来,瓷砖品牌推出的超白坯产品的白度达到60或70多度,甚至80度。
值得关注的是,在瓷砖行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今年淄博产区不少陶瓷生产企业集中推出白坯瓷砖,以此应对销售淡季,缓解大产能的压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市场尽是通体坯的背景下,白坯能够成为差异化的卖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白坯就代表瓷化度、硬度更高。
有瓷砖经销商反馈,终端消费者普遍更习惯通过视觉直观判断瓷砖品质的好坏,他们认为坯体白、杂质少的瓷砖质量更好。白坯瓷砖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品质好,溢价空间也就更大,换言之白坯瓷砖卖相较好,更受消费者喜爱,能为瓷砖经销商带来更多的利润。
由于瓷砖市场竞争激烈,为缓解产品同质化造成的销售压力,提升销售利润,淄博产区不少陶企陆续加入生产白坯瓷砖的行列。据了解,2023年以来,淄博产区已经有新博、亚行、京齐力、天佳、鼎瓷、舜元、万豪、远鹏、顺为、锦昊、狮子王、嵩岳、远丰、强强等陶企集中将通体坯改为白坯,以更好的产品卖相,打造差异化,提高产品竞争力。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白坯瓷砖不仅在淄博产区“火”了,在其他产区也有崛起之势,未来也不是没有成为主流的可能。
实际上,白坯瓷砖不仅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和瓷砖厂商的青睐,在国外也“火”了起来。
据了解,在东南亚国家建材市场,当地的主流产品仍然是红坯产品,但消费者对白坯瓷砖的需求正在增加。来自中国的白坯进口砖因品质好、价格实惠而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深受消费者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泰国对中国进口瓷砖征收30%的关税的情况下,泰国还是有消费者会选择中国瓷砖,因为泰国本土陶企普遍只生产红坯产品。
虽然东南亚当地陶企也看到了市场需求的转变,但由于它们大部分生产线较旧,生产白坯瓷砖有难度,正面临升级改造。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多家陶企已开始着手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人才,其中一些生产设备便来自中国,同时还邀请中国技术团队过去管理。
砖坯越白质量就越好?
一直以来,国内都流传着“瓷砖砖坯越白质量就越好”的说法。
中陶君通过在不同网络平台搜索发现,网络上有各种关于鉴别瓷砖好坏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瓷砖坯体越白,说明砖坯的杂质越少,质量也就越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瓷砖坯体由粘土、石英、长石煅烧而成,原料呈现白色,加之烧制之前,工厂会对原料进行除杂,将一些有色金属如铁离子等过滤出去,从而得到比较白的坯体。
一般情况下,影响砖坯白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原料产地。
原料产地不同,所烧制出来的坯体也就不同,进而影响砖坯的白度。例如,广东的粘土偏白,而夹江的土质偏黄,同样工艺和流程下来,所烧制出来的砖坯白度不同,即使通过除杂处理,白度也不一致。
在部分导购人员的误导下,不少消费者以砖坯白度来辨别是不是广东砖,甚至以此判断瓷砖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原料并不是决定砖坯白度的唯一因素。
二是除杂工序。
在烧制瓷砖之前,通常会对原料进行除杂,将一些有色金属如铁离子等过滤出去。除杂工序越细致,得到的砖坯越白。
但由于部分陶瓷生产厂家因为设备欠佳或工艺落后等原因,原料在除杂的过程中不彻底,导致砖坯呈现出灰、黑、黄等颜色。这类砖坯的确没有除杂彻底的白坯好,但这并不能说明砖坯越白就越纯、质量就越好。
三是添加增白剂。
在生产时添加硅酸锆、滑石粉等“增白剂”,也可以使瓷砖坯体变得更白。
另外,据业内人士介绍,“市场上的超白坯瓷砖是需要通过不断除铁除杂质,达到一定程度后变成超白坯,而不一定是添加了过量的硅酸锆,发生化学反应得来的白坯;除此之外,加上超白底釉,也可以让坯体更白。”
值得注意的是,砖坯呈现白色并非就意味着原料杂质少,而是因为使用了白泥这类高白度的原料。但随着瓷砖行业的发展,白泥资源逐渐被开采殆尽,因此,为满足消费者对白坯产品的需求,一些生产厂家多采用在泥料添加硅酸锆的方法来提高坯体的白度,但是如果添加的用量超过限定值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硅酸锆本身不具备放射性,但其原料是矿物锆英砂,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混有少量的放射性杂质,比如Ra(镭)、U(铀)、Th(钍)、K(钾)等。
但不用太过担心,硅酸锆在瓷砖中用量极少且国家对其用量有着较严格的规定。在购买瓷砖过程中,消费者还是要留意瓷砖的3C认证和所属的放射性类型,不符合或不注明类型的被视为不合格产品,不要购买。
以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的话来总结,“瓷砖坏体越白、质量越好的说法太过于绝对。但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坏体越白,说明用料更好,瓷化程度更高。”
砖坯越厚越结实、越好?
除了以砖坯白度判断瓷砖好坏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砖坯越厚越结实,质量也就越好”。
据了解,不少消费者均认为厚度是影响瓷砖质量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越厚的瓷砖越耐用,越抗压,使用过程中更不易发生断裂或崩角等情况,而薄型的瓷砖更容易出现破损和破裂等情况。
事实上,瓷砖并非越厚就越结实、越好。
在最新修订的《陶瓷砖》(GB/T 4100-2015)标准中,国家对陶瓷砖厚度的限制为不能超过13.5mm。这代表厚度在13.5mm以下的陶瓷砖,其抗折强度、耐磨度等指标依旧符合标准。有行业人士认为,这一标准限制正是国家为了促进陶瓷砖的薄型化,支持陶企降低产品厚度。
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地,国家更倡导陶企生产绿色环保的薄型陶瓷砖和陶瓷薄板。工信部、人社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于2022年6月17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陶瓷成型、施釉等重点环节数字化改造,基于全生产线工艺参数的采集、分析监测、过程控制和集中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推进陶瓷砖坯体的减薄干法生产及免烧生产技术。
从物理性能方面来说,尽管市场上的薄型陶瓷砖和陶瓷薄板的厚度只有传统陶瓷砖厚度的一半,但其产品使用强度并不比传统陶瓷砖差,在韧度上,甚至强于传统陶瓷砖。
在生产方面,与传统陶瓷砖相比,薄型陶瓷砖和陶瓷薄板能节省近一半的原材料,降低一半的综合能耗,可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在应用方面,陶瓷砖主要应用于铺地和上墙,铺地时由于砖与地面充分接触,其抗折强度与所受冲击力有关,与厚度无关。而在厚度不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薄的陶瓷砖也更节省空间。另外,薄的陶瓷砖体积小,质量轻,其应用上墙安全性反而更好。
不过,陶瓷砖减薄也是有底线的。陶瓷砖太薄必定会导致坯体脆弱,在搬运、铺贴时破损率也会增高,而且若是烧制时技术控制不合理,可能会增加产品的不合格率。所以,陶瓷砖并不会越来越薄,而是在保证陶瓷砖质量的同时,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停留在合理的厚度范围之内。
陶瓷砖的强度关系到其承压性和抗折性,而强度主要取决于密度。因此,消费者在挑选瓷砖时,不应该着眼于其厚度,应关注其密度,并从多方面检查检验其质量。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