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11月24日,唐山市路北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路北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公示名单”,即退城搬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关停陶瓷一批,共涉及38家陶瓷厂。其中,3家陶企退城搬迁、7家陶企改造提升、11家陶企转型发展、17家陶企关停。
现代建陶产业发祥地之一
如今瓷砖生产线已全部退出
唐山陶瓷产业虽然以卫生陶瓷、日用瓷和工艺陶瓷为主,但在传统建筑陶瓷领域,唐山曾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在传统的“三山一海夹两江”产业版图中,唐山是与广东佛山、山东淄博(博山)、上海及周边地区、四川夹江、福建晋江齐名的大型建筑卫生陶瓷产区。
同时,唐山市建筑陶瓷厂与沈阳陶瓷厂、景德镇陶瓷厂、温州面砖厂一道,曾是昔日全国的建陶龙头。据记载,唐山市建筑陶瓷厂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曾在我国建陶行业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近现代,1917年唐山启新洋灰公司西分厂陶器部从德国购进磨泥机、压泥机、制瓷转盘等陶瓷机械,这是中国陶瓷企业首次引进国外陶瓷机械,是中国手工作坊式陶瓷生产向工业化生产迈进的一次重要突破。
在建陶领域,唐山自1920年代开始生产建筑墙地砖,1921年唐山启新瓷厂生产出第一片内墙瓷砖(彩釉砖),1927年推出彩色铺地砖。可以说,唐山是中国现代建陶产业的发祥地之一。
时至今日,唐山陶瓷行业直接间接生产从业人员近十余万人,产业体系涵盖工业陶瓷、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特种陶瓷等,花纸、陶瓷釉料、耐火材料、陶瓷机械、商贸、会展、物流配送、技术服务等上下游产品综合配套体系完整。
不过,近年来唐山市陶瓷产业“小、低、散、缺、乱”的五大弊端日益凸显。据2018年统计数据,作为“北方瓷都”,唐山市陶瓷产业经济总量不足百亿,规上企业仅有30家。数量多,规模小。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实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高。陶瓷主营收入不足佛山的十分之一、淄博的七分之一、潮州的五分之一、德化的四分之一。
据《陶瓷信息》统计,2017年唐山市曾有金风宝陶瓷、新津美陶瓷、惠达陶瓷三家陶瓷厂共计3条生产线生产瓷砖(瓷片),但截至目前3家陶企的3条瓷砖生产线已全部停止生产。这也意味着,唐山瓷砖生产线已经完全退出。
2018年以来陆续推动
陶瓷企业搬迁入园、关停退出
此外,2017年底唐山共有陶瓷企业306家,环保压力也进一步凸显。唐山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之一,治理雾霾任务繁重,而陶瓷生产企业每天排放一定量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并且部分陶瓷企业还处在二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对饮用水安全也造成威胁。
2018年来,唐山市大力推动陶瓷产业的搬迁入园和关停退出。2018年9月,唐山市委、市政府曾专门印发了《唐山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了促进唐山陶瓷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陶瓷企业的搬迁入园计划进行了详细说明。
按照唐山市政府当时出台的规划,到2019年6月底前城市核心区及周边300多家陶瓷企业全部退城搬迁至丰南沿海陶瓷产业创新示范园区,迁建的陶瓷企业必须采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并确保达标排放。
2019年5月,唐山市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平区等政府陆续公布关停陶瓷企业名单,共有109家陶瓷企业已关停,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1家,开平区62家,路南区4家,路北区22家,这些陶瓷企业都位于唐山市核心区内。
此次《路北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公示名单》,意味着唐山市再次推动核心区及周边陶瓷企业退城搬迁,促进陶瓷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文章转载自陶瓷信息)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