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走眼让人咋舌600元青花竟鉴出18万
2007-07-16
来源:中瓷网
责任编辑:李春花
阅读:1764
扬州新闻网讯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古玩、书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市民家,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但收藏鉴定圈“专家满天飞,收费随意定”,还是让怀揣宝物的收藏者们茫然不知所措。13日,扬州就来了几个号称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几百元的两件仿品居然估价高达18万,“专家”的“走眼”着实让人咋舌。
准备——两件仿品检验鉴宝水平
近段时间,本报接到一些收藏者的反映,称北京东方宝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扬州宾馆一楼举办“扬州民间文物收藏鉴定会”,鉴定会随意收取鉴定费,并有高价售卖鉴定证书之嫌。为此,本报记者到鉴定会现场进行了调查。
为检验现场“专家”的鉴宝水平,市博物馆市场办专门准备了两件仿品,一件为精品青花瓷观音瓶,一件为暖壶,均是今年春季从江西景德镇购回,总价值只有600多元。市场办主任刘明还对暖壶进行了伪装,将暖壶装进一旧式柳藤篮中,并配上一只瓷杯。一切装备妥当后,由一人假扮收藏者提着两件仿品来到鉴宝现场。
现场——1000元买一纸鉴定证书
鉴宝现场位于扬州宾馆一楼宴会厅,门口立着一个“鉴定须知”的告示牌,其中第6条就强调“尊重专家的鉴定结果。”第7条则详细规定了各种名目的鉴定受费标准,其中瓷器、杂项为100—200元,书画200元,鉴定证书1000—2000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厅内聚集了20多位前来鉴宝的市民,他们正手提“宝贝”在台下等候着,台上几位专家一字排开,给报到号的市民进行鉴宝。提着两件仿品的市博物馆“收藏者”刚进会场,就被引导者请到收费台前,按每件100元的价格交了200元鉴定费,“收藏者”拿了张号牌,坐在台下等候。
记者注意到,不少持宝市民经“专家”评点后,纷纷到收费台前交费打印鉴定证书。一女士手中拿着一盒麻将,她告诉记者,该麻将经“专家”鉴定后认定是民国时期的,材质为日本合成,市价好几万元。因为能值几万元,她也乐意做个鉴定证书保存。
较量——两件仿品竟被鉴出价值近18万
当天上午10:35,好不容易等到市博物馆“收藏者”上台鉴宝,为他鉴宝的是一位朱姓“专家”,“收藏者”小心翼翼地将两件仿品递给“专家”。“专家”拿起观音瓶看了看,爽快地说:“釉、光、花色都很好,是康熙早期的。”“收藏者”赶紧追问市价,“专家”一口报出了价格:“10—12万元。”
“扬州的宝贝真是不少啊!”“专家”掀起柳藤篮的盖子,拿出暖壶又看了起来,一看壶底,连声说:“同治期的。”为防“收藏者”不懂,该“专家”又补充说,就是光绪前面一位皇帝在位时的物品,距今100多年了,价格在5—6万。“收藏者”拿出一旁的瓷杯说,杯子好像不太配套。“专家”附和道:“是的,不配套,杯子是民国时期的。”
一旁记录的工作人员立即劝“收藏者”,两件价格都挺贵,有价值做个鉴定证书。这时“专家”也发话了,1000块钱可以做个证书。“收藏者”找了个理由下了台。
揭穿——事情败露,“专家”气急败坏
随后,市博物馆市场办主任刘明向这位朱姓“专家”讲述了两件仿品的来历,“专家”显得有些气急败坏:“我从技术角度看就是康熙早期的,你认为是买回的,有证据吗?暖壶的风格,典型的同治期,怎么可能是新品,有争议可以探讨。”
刘主任再次确认了两件瓷器为仿品,“专家”又说,目测难免有上下偏差,眼光有高有低,这是正常的。而据刘主任介绍,这两件仿品做得很粗糙,稍微有点鉴宝知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我看他是个外行,上手的姿势就不对,不是圈子里的人。鉴定文物时,应左手托底,右手抓住上口。”
另外,在揭穿“专家”的结论后,这位朱姓“专家”又称认识扬州一位局长,但扬州文化局和文物局并无此姓的人。在随后拿出各类证书中,记者发现均是一些单位的聘书,并未发现有鉴定资格证书。
调查——主办单位涉嫌伪造公章
随后赶到的工商部门对该鉴宝现场进行了调查,经查,该鉴定会的主办单位为北京东方宝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可出
具鉴定证书所盖钢印上的单位却为东方宝藏文物鉴定中心。据公司张姓负责人称,东方宝藏文物鉴定中心为公司的下属机构,但该负责人却提供不出东方宝藏文物鉴定中心的任何营业执照,也就是说钢印上的单位名称为该公司私自刻制的。
随后,工商部门暂扣了现场部分经营工具,并责令主办单位停止在扬的经营活动。
提醒——正规鉴定部门从不给文物估价
据文物专家介绍,国家文物局每年举办一次文物鉴定资格考核,文物鉴定有着很强的学术性和技术性,难度非常大。由于这方面人才奇缺,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所谓的收藏家协会、鉴赏家协会、甚至有个别人,几乎什么都不懂,就自封为著名鉴定师、专家,为人鉴宝。
文物专家提醒收藏者,正规的鉴定部门一般不对民间出具鉴定书,只从一件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方面,鉴定其有无收藏价值,而且从来不给文物估价。专家建议,收藏者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给自己的收藏定一个门类,然后读一些有关的书籍,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先把脑袋武装起来。要多跑博物馆看实物,再转转古玩市场,重要的是先看、先“练眼”,不要着急下手买。待有了一定眼力,再去试手,买一些不太贵的古玩,找一些真正的鉴定专家请教、切磋。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