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婴戏图大盘
2006-11-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欧阳柯
阅读:2032
李煜蜀
笔者的收藏有一只特殊的盘子——磁州窑婴戏图大盘。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因为笔者的古玩店地处五通桥,而这只大盘,却是当年在河北省磁县生产的民窑器物。这是一只特殊的跨地域的民窑收藏品。
磁州窑是民窑。按常理说,某地的民窑产品,不应该出现在异地。地方窑产品,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地的民众的基本日用需求。异地经销,销售成本会增加,市场竞争力会不如当地产品。所以理所当然的,古代乐山的日用品,除了江西窑和龙泉窑,就以西坝窑、彭县窑产品居多。这只磁州窑的器物出现在五通桥,真是弥足珍贵。
现在来研究一下笔者收藏的这只大盘,笔者认为这是一只典型的磁州窑大盘。理由如下:
1、装饰技法是典型的磁州窑风格,施用白色化妆土,采用白地黑彩的手法进行绘画装饰。熟悉陶瓷史的藏家都了解,磁州窑的产品,和后来的青花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摈弃了追求胎釉质量的设计生产方向,转而以绘画图案作为装饰的主要手法。在纯粹的视觉效果上,白地黑彩的磁州窑产品,黑白分明,更胜于青花瓷器白地蓝彩的对比。
2、绘画内容是典型的磁州窑风格,描绘了一幅儿童过年玩鞭炮的喜庆场景,这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画面。在千篇一律的吉祥图案中,磁州窑异军突起,将现实生活的画面描绘进瓷器上,将冰冷的瓷器与人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何断定这只盘子的真伪呢?从直观印象上看,这是一只老坑。什么是老坑?以前出土的器物叫老坑。而新坑则是指刚出土的器物。在笔者收到手之前,这只盘子已经辗转过些年头了。盘子上面的土锈,不牢固的已经脱落了,痕迹非常自然。所以笔者认为,这只盘子是老货,不是新仿的东西。
这只盘子是不是后仿的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古代的藏家不玩磁州窑,所以没人仿制。
再进一步研究这只盘子:修坯粗而不糙,坯体规整,而旋纹明显,没有进一步打磨。胎质呈浅黄褐色,无铁质颗粒。这与现代考古研究的结论相同——从其胎质看,主要采用当地煤系中出产的高岭石质泥岩,当地人称它为大青泥,故胎质普遍较粗。从瓷片的断面看,多有细小颗粒,胎一般呈灰褐或灰黄色,瓷化程度与景德镇产品相比明显不同。(见《磁州窑与民间文化》·北京文博·赵光林著)
所以笔者认定,这只保存完好的大盘是一件磁州窑的真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