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我的北京梦
当得知自己将会被报社派往北京进行 “陶业长征2”--全国终端建材市场发展及消费调查活动时,我异常兴奋。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去北京一游,作为一个在广东土生土长的“土包子”和自以为是的“伪文学青年”,去北京也是我自小的梦想!在动身之前就已经不止一次地向亲朋好友“炫耀”,从身边的人对我的描述来看,可以说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吧,对于北京的向往无需过多解释。
想起小时候乡亲们形容路途遥远通常会夸张地说:有北京那么远!如今我穿越几千里终于能进京了,能不兴奋吗?
“大老爷们”的气度
北方通常将男人称为“大老爷们”。而气度指气魄风度,不单单可以指人,用来形容北京这个城市那是再好不过了。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底蕴让人觉得它自有一种“大老爷们”的气度。如果像文人形容江南的城市犹如小家碧玉,那我觉得北京肯定就是昂昂然的七尺男儿。
11月中旬,我们从火车一下来就能感觉到北京的“风度”。这时候,在佛山仅需穿一件短衬衫,而在北京就要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北京这个“大老爷们”可是给我来了个下马威。是的,北京凛凛的北风和淅淅沥沥的清冷秋雨让人明白它并不是佛山这样温和的城市,你会一边颤抖着一边自我安慰:它的风有点大,温度有点低,北京市应该有这种脾气!
当然,“大老爷们”并不是贬义词,这个词更多的是说明北京一种昂扬向上的气魄精神。在这里生活久了后,就连一个本地的老奶奶都有这种气度。还记得,在北京西站和同事艰难挤上一辆前往闽龙陶瓷总部基地附近的公交车,虽然初到神往已久的北京,但南北间巨大的气候差异让我一时间难以适应,一时提不起精神。而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开朗的北京本地老奶奶很快就和周边的几个乘客熟稔起来,不时指点公交车经过的有名地点,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范儿,让我渐渐打起了精神。
当公交车经过前门时,老奶奶指着窗口外的建筑对我说:“这就前门,天安门就在那边。看到没有?”一时之间,竟觉得她自有一股“大老爷们”的气度。之后遇到的北京人他们亦都与老奶奶一样从容、自信、开朗、大气,让我这个“外地人”常常不禁自惭形秽。这就是北京的气度!
从来不怕“长征”难
毛泽东在《长征》中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我们也从来不怕“长征”难。不可否认,在“陶业长征2”北京站遇到的困难有点出乎我这个“长征菜鸟”的预想,不过有同事这个“长征老鸟”带着,北京站的“长征”算是顺利完成。
还记得,我们在早晨踢着路面上凝结的薄冰,顶着呼呼的寒冷北风去调查北京各大建材市场和采访经销商。
印象最深的是,与一个经销商的见面过程。采访一个经销商时,我们约在他的陶瓷仓库区见面。为了赶在他下班前见到他,我们从东四环坐车直奔西四环的。北京的天黑得特别早,而那天阴雨绵绵,当下午5点我们到达仓库大门时,天空已经渐渐昏暗。不过我们在仓库内寻找许久都没有找到那个经销商,而他在电话中明明再三确认是在这里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和同事两人怀着疑问继续苦苦搜寻的时候,突然有几条大汉从旁边的房子里冲出来,对我们恶狠狠地说:“天都黑了,你们两个怎么到处乱跑?是不是想偷东西?快点走!”我们不禁愕然,向他们不断解释是来找人的。但是他们还是摆出一副“你们就是小偷”的凶恶模样。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打电话向经销商求助,花了好大一番力气,终于解释清楚了,我们也明白是找错地方了。原来这个仓库有两个大门,但中间是完全隔开的,我们并没有发现另一个大门,我们要找的人就在那边。难怪我们找了那么久!而这只不过是长征路上的一段小小插曲。
北京,北京
临走前的晚上坐车返回旅馆,穿过大街小巷,看着窗外雨夜中闪烁着五光十色霓虹灯的北京,自然而然想起了自己耳机中常常单曲循环的汪峰的《北京北京》。“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北京果然没让我失望。
因“陶业长征2”的调查活动能在北京逗留几天已经令我满足了,有点遗憾的是这几天未能看到北京的白雪,或许正是这点遗憾吸引我下一次再度来临吧。工作完成了,终究是要离开北京的,作为“伪文学青年”,看着窗外静静的北京,此情此景心中难免叹息 “北京,北京……”(记者 陈兴宇)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