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贯彻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广东头等大事。如何贯彻,首当其冲的恐怕是产业定位问题。对于珠三角产业定位,《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六个方面的指引。然而,在实际贯彻中,人们也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在近日召开的江门人大代表学习《纲要》的座谈会上,有代表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此前,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们提出发展新科技行业,也提出新的交通规划等等。
贯彻《纲要》注重一个“新”字是必须的。只有引进新科技,才能站在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只有开辟新领域,才能开阔人们的视野,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但是,较快平稳地发展经济更需要“实”。“实”是什么?依笔者之见,就是立足于实际,准确地说,立足于区域实际和财力技术实力的实际。引进高新科技项目是时下在各地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招商引资红头文件中最为夺人眼球,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近年来,不少地方也不惜工本,专门开辟数以千亩、万亩乃至数万亩的“高新科技开发区”。然而,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些所谓的“高新科技开发区”也是鱼龙混杂,不少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化工建材企业。即使确有某些高新技术项目,也往往是某个环节,不是整条生产线或只是某个设备不是所有的设备。笔者经常接触到招商部门官员谈到高新科技项目时往往不以为然,说全力引进高新科技项目不那么实际,假若人人都争着上高新科技项目,哪里会有这么多?别以为他们说这话是在赌气,或是什么叹气,而是实话实说。
一些高新技术项目条件要求颇高。高新技术需要一批科技人员操作,在科技普及力度不够,人们还没有这方面强烈意识的情况下,要强行引进高新技术是比较困难的。那么,缺乏一定数量的高科技项目就不是体现实施《纲要》精神吗?非也。
在《纲要》中提出的六大产业指引中,就有“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这么一条。其实,江门的传统产业既是支撑江门经济的支柱,也是解决人们就业的主要行业。比如,恩平市的建材行业,开平市的卫浴行业,台山市的机械制造业历来就很有名气。尽管建材行业的水泥、陶瓷有那么一些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因素,但也是一个可以通过科技改造解决的问题。比如,佛山陶瓷行业通过改造探索,已成功推出节能减排的光伏陶瓷产业和精细陶瓷科技产业,既避免了传统产业有污染的落后一 面,也维系了传统产业公众喜闻乐见的长处。可见,实施《纲要》一定要转变观念,在注重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辟新行业的同时,更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不要轻易放弃传统产业。
笔者之所以在实施《纲要》之际,提出不必各地都搞“新”字头,就是要吸取上世纪90年代初“刮大风”(即不讲实际,搞什么大都市、大开发区、大交通、大港口之类的)“大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发展经济。这样,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