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企业文化
2006-09-13
来源:陶瓷信息网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2303
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往往都重视建设植根于人性深处而又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世界上大凡实现永续经营的企业都有独到和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为什么会有这样惊人的威力呢?就企业文化的话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
自觉地塑造企业文化,是为了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构筑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是把企业办成“百年老店”的一个核心的条件。
企业界和理论界公认:企业文化无法模仿。原因就在于一个成功企业经过长期努力所建立的企业文化不单单有先进、完善和系统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还有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员工,把企业文化贯彻到底的方法,使其深入人心,融入到企业的血脉之中,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员工从思想上(理念上)尤其是情感上认同企业,员工和企业双方达成了心灵上的契约,建立起了高度协调互动的运做机制,从而形成企业高效运转的工作效能这个过程无法模仿。因此古人说,一个团队“上下同欲者,胜!”,缘于企业文化形成的竞争力是不可战胜的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彰显企业的核心理念,建立起企业独特的MI(理念识别—思想系统)系统,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旗帜。企业文化的具体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内:主要功能就是起到“教化、化人”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就像一个大熔炉,员工就像是原料和矿砂,企业文化就是熔炉中的火焰。原料进入熔炉中,经过火焰的洗礼去掉杂质,变成了有用的材料。对员工从思想上、行为上、感情上加以规范和疏导、在工作技能方面进行培训与整合,企业与员工达成心灵上的契约,使员工逐渐的全身心地融合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来。
通过企业文化的同化和教化培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之心,有效整合员工的价值取向,使大家的价值观逐渐趋同,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融合到一起,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对外:有效传播企业的形象,使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赋予企业一个道德的、理想化的形象。
企业文化要有纠偏的机制和功能。
一个企业无论是出现策略上、管理上、理念上的偏差等不正常现象的时候,企业文化要有纠偏的功能和力量。这个力量是什么?那就是只要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建议和看法,哪怕是不同的声音,在企业内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这种尊重不是表面的,而是普遍的和真诚的!
企业文化要有自我更新的功能。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以前通过实践证明正确的东西都有可能变得不正确,企业文化要有审视历史的功能和机制,不断淘汰旧的已经落后的观念,不断充实新的先进理念和内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些工作主要靠领导层的自觉和辅以基层的舆论和监督来完成,但要加以引导和控制不能出现怀疑一切的局面,企业内形成怀疑主义就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升,反而削弱企业的工作效能和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分“内在”的和“外在”的两大类,主要有三个方面:
企业理念(理念识别MI—思想系统),是企业文化内在的灵魂。
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大、获得一个阶段性的成功,背后肯定都有一系列的因素在起作用,企业的核心理念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企业核心理念最初是老板的理念,是老板的经营之道的延续和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者说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家的文化或是老板的文化的原因)。企业要善于不断的总结、积累和提炼这些成功的经验,使其升华到思想和哲学的高度,不断地丰富明确企业核心理念的内涵,便于统一思想和贯彻执行,便于大家学习和遵循。
企业理念识别(思想系统)包括了企业经营过程的企业战略、经营理念、经营宗旨、企业目标、企业定位、品牌定位、企业精神、服务理念、企业格言、广告语等要素。
企业形象(企业视觉识别VI-视觉系统),是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
企业形象包括了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两部分。基础要素是指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组合等;应用要素是指办公用品、公关用品、办公环境、标牌招牌、制服饰物、交通工具、广告展示等。属器物文化的范畴。
行为规范(企业行为识别BI—文化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集体实践。
文化系统包括企业的干部教育、员工培训、应接礼节、服务规范、员工守则、公共关系、文化活动等。
四、好的企业文化应具备的特点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好的企业文化应符合下列要求:
企业文化要有感召力,它应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伦理性和企业利润性三者的高度统一;应是个性张扬要求与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共性因素的高度统一。
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则失去了企业的道义力量,将为社会所排斥和不容,企业难以成长;压抑个性忽视个体需要和需求,则往往束缚了手脚削弱个体的创造力,令个体难有作为;模糊企业的赢利性则企业又难以为继,失去了企业生存的基础;忽视社会舆论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则企业难免要迷失方向。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四者兼顾,形成高度和谐的统一,才能保障企业持续平稳地向前发展,构建起企业永续经营的框架。
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企业提倡的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标准、企业提倡的内部人际关系行为准则、企业与外部(社会)与客户的关系定位与沟通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定位以及如何为员工搭建施展个人抱负的平台,以达到帮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开发个人潜力实现人生价值之效果。
企业文化的传递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企业文化能否有效传递和贯彻,在员工中形成主流的价值观,切实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效果要多管齐下,既需要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也需要在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在各种活动中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养成对企业的忠诚之心,有效整合员工的价值取向,使大家的价值观逐渐趋同,即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又强化了企业的工作效能。
干部是弘扬和传递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严厉的制度用于收拾混乱的局面能达到一扫陈腐的效果,“乱世须用重典”,但用于感化人心则收效甚微;宽松、幽雅、文明的环境对于多数员工来说只是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享受,久而久之当然能受到感化和影响,但难以让员工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深刻的内涵;只有各级干部在工作时与员工面对面的接触中,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在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困难的过程中,在帮助下属渡过其职业生涯的每一道沟沟坎坎的过程中,真正的担负起教练员的责任,注入真情,对下属谆谆教诲、殷殷期许之情,这种浸润着企业文化精髓的薪火相传的精神,能让员工产生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快速地改变自己、提升能力,以不负所望,做出成绩!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样必能造就一支铁的队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能有什么缺点不能克服的呢?
总之,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分为两部分:
一是,社会公众和消费者。站在社会公众和消费者的层面上看,企业是负责任的、是道德的、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崇高理想;二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企业通过种种为员工着想的努力(物质方面的照顾和精神方面的教化)行为教育员工、感染员工、感动员工,以达到员工对企业就如同对家一样忠诚,全力以赴地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努力工作,“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也许就在于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