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陶商想在烟台淘金 不想遭遇滑铁卢
2006-08-18
来源:中礼论坛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2195
20天前,近30家景德镇陶瓷商带着自己的精美陶瓷兴致勃勃地来到烟台文化广场,本想好好地赚上一笔,可是至今生意冷落,少有人问津。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文化广场,各种陶瓷款式新颖、琳琅满目,但是购买者寥寥。
记者拿起一对精美的花瓶,花瓶造型别致,上边是一幅明代山水画,人物栩栩如生,花纹清晰、明朗。老板说这对花瓶最早卖价260元,如今180 元也没人要。看到记者要采访,十几位经营商凑过来诉说“遭遇”。世世代代经营景德镇陶瓷的曹松喜向记者透露,此次过来,他带了1000多个品种,都是“革新”后的新品种,不论从造型还是技术上都有新突破,结果连个吃饭住宿费都没挣出来,“本月19号我们就要回老家了,到时我真不知该如何面对厂里的工人们!”曹松喜一脸的无奈。据经营商们透露,单货物运费就高达10000多元,再加上来回装卸碰碎的,损失是“相当大的”。
景德镇陶瓷有千余年的历史, 被称为“千年瓷都”,从元朝时就闻名于世,他们的产品一向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之美誉。十几年前,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人慕名来到景德镇购买陶瓷,景德镇陶瓷也从手工作坊发展到现代化生产,可谓财源滚滚,让景德镇人尝到了老祖宗们留下“绝招”的甜头。可是这几年,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玻璃器皿等行业竞争激烈,陶瓷销售日渐降温,不少小规模的生产厂家开始走出来,到全国各地“送货上门”,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命运。
据了解,此次景德镇陶瓷在烟受冷落,天气闷热、百姓不愿出门是其中一个原因。陶瓷产品的单一性、易碎性和工艺繁琐等的局限性决定了该行业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所面临的危机。市民刘先生说,陶瓷好看,但是不容易保存,不像黄金、宝石、首饰等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太容易碎,因此家里很少购买陶瓷装饰品。市区经营商场的李女士则认为,现代的陶瓷仿古性太强,没有时代感,厂家生产的产品还是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总之商家没有真正找准自己的定位。鲁东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王教授表示,陶瓷产品历史悠久但是在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挥不出其多样性、流畅性和实用性的价值。陶瓷行业应该具有时代感、新鲜感才能发展、才会有生命力,现代企业注重的是效益,真正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更会得到现代消费者的青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