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六个转变”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六个转变”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2005-12-23 来源:中国陶瓷科技网 责任编辑:NO·023 阅读:2868
0 200
  在瓷都德化,“转型升级”是我县陶瓷业使用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县陶瓷业应对困难谋求新发展的自觉行动。近段时间来,我县以生产出口工艺瓷为主的陶瓷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高档日用瓷和科技陶瓷,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动陶瓷业转型升级。

    佳美集团——我县最大的陶瓷出口企业,今年来即已投资650万元建设高档日用瓷生产线,目前正进入基础施工阶段;有德化“哥伦布”之称的德化第五瓷厂,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生产西洋工艺瓷,将我县陶瓷卖到全球的陶瓷企业,于今年初就致力于中国白高档日用瓷的生产,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2万平方米及厂区部分道路硬化工程,今年7月份,高档日用瓷生产线开始试投产;还有第一个把跨国公司办到欧洲的顺美集团更是抓紧生态陶瓷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现状篇——发挥优势 陶瓷业跨越发展

  
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是德化的传统支柱产业,陶瓷兴则德化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优势,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了以往以柴烧瓷的传统方式,以电、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燃料烧瓷,围绕“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之目标,走“传统瓷雕精品化,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的路子,按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原则,全力打响“中国瓷都”品牌,陶瓷特色产业得到培育、发展和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之一。2004年,全县陶瓷产值58.78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8.3亿元,其中自营出口9622万美元,实现了陶瓷产值、生产模式、企业管理、出口贸易、产品创新等五大历史性跨越,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996年以来分别被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等荣誉称号。

  
陶瓷业发展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城区集中,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聚集,促进了大城关的形成与发展。城关建成区从1995年的2.7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17万,陶瓷从业人员8万多人,城镇化水平达56%,居泉州市各县(市、区)首位。

  
陶瓷业发展催生了产业集群。全县现有1100多家陶瓷企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不断扩张,陶瓷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04年陶瓷产值58.7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3.4%,陶瓷业纳税占全县税收总额的44.65%,陶瓷产业集群实现产值近75亿元。

  
陶瓷业发展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陶瓷带动了矿产采掘、交通运输、商贸服务、旅游观光等的发展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3:56.8:33.9,工业比重达56.2%,高于福建省和泉州市的平均水平。陶瓷业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并促进了矿产、水电、化工等产业的发展。

  
困难篇——压力重重  陶瓷业发展受限

  
我县陶瓷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影响力也日益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陶瓷生产机械化程度低,陶瓷生产总量扩张受制约,陶瓷企业社会化分工协作程度较低,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文化内涵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等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县陶瓷业多为出口欧美的西洋工艺瓷,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陶瓷工人需求量特别大。每年二次的广交会,是我县陶瓷业参与国际市场的主要窗口之一,欧美每一年像圣诞节、复活节等等重要的节日、活动等,对我县陶瓷的需求量也特别大,可以说,我县陶瓷走向国际市场,走的是一条订单经济之路。但是,由于陶瓷生产的季节性很强,加上西洋工艺瓷生产大多是手工操作,每次到了生产旺季时,我县缺少陶瓷工人2-3万人。缺少熟练的陶瓷技术工人,成了制约我县陶瓷业长足发展的又一瓶颈。此外,我县陶瓷业还面临着同业竞争、陶瓷原辅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产品档次偏低、运输价格飙升等压力。

  
如何开拓创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等问题,摆在了县委县政府和陶瓷业主的面前。

  
活力篇——“六大转变”  陶瓷业转型升级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县要继续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以构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为目标,充分发挥陶瓷资源丰富、陶瓷制作历史悠久、陶瓷企业数量众多、陶瓷产业链基本形成的优势,按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要求,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力争陶瓷的规模总量、技术含量、产品质量档次、市场占有率和出口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

  
早在2003年底,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长刘尧、副理事长秦锡麟、周健儿、谭抚、叶宏明、陈帆、高力明、俞康泰等来自全国各大陶瓷产区的专家学者们在深入我县陶瓷企业考察后即指出,“我国陶瓷业,特别是日用陶瓷在国际市场上都是处于中低档状态,实物质量,产品的釉面、白度和光润程度等陶瓷指标与国际产品都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产量大,但是它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很高……”为此,他们指出,“发展高精密陶瓷是今后陶瓷业的发展方向之一,要致力于日用陶瓷的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高档产品来。第二,我县陶瓷业要研究新的陶瓷材料,研究高技术陶瓷,研究高附加值的陶瓷……不断促进陶瓷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陶瓷业的发展。”

  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即出台了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对新办的高档日用陶瓷企业实行了土地使用、购买设备贴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补助,鼓励陶瓷企业按国家标准生产高档日用瓷,扩大陶瓷标准件生产总量,推进陶瓷生产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同时,我县还多次举办日用陶瓷技术指南培训等专题讲座,邀请朱学博、徐刚、石汝军等国内外知名的陶瓷专家学者前来德化传经送宝,为我县陶瓷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从政策、科技、技术等方面力促陶瓷业实现“六大转变”,一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理念和人才,加大投入,致力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从西洋工艺瓷向工艺日用瓷并重转变,巩固发展西洋工艺瓷,加快发展日用陶瓷,加大陶瓷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丰富陶瓷产品结构;三是从外销为主向内外销并重转变,巩固国外市场,开发国内市场,不断提高德化陶瓷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四是从非标准化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制定德化陶瓷省地方标准,建立陶瓷技术检测中心、陶瓷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促进陶瓷企业标准化生产;五是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打响“中国瓷都·德化”品牌,以品牌延伸来拓展市场,促进产品、企业与区域三种品牌的良性互动,加快由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升级;六是从分散生产经营向专业化分工转变,促使陶瓷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使陶瓷生产总量、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市场占有率和出口竞争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