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精髓——以人为本
2006-08-25
来源:中国工业陶瓷网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1727
从管理的含义及规律来看,管理是违背人性的,但,要达到管理的目标,却必须尽量做到人性化,不论是社会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说,管理本身是违背人性的,而管理却又要尽量做到以人为本,这似乎成了悖论,但,事物往往就是如此,在矛盾中求得发展。
在管理中,从个体或个人的角度来看,准确一点说是从某些个体或个人的角度来看,管理是违背意愿的,这时管理便是束缚;而从组织或整体来看,管理是与总体目标一致的,这时的管理便是保障。在作为保障的过程中,管理必须尽最大的可能做到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组织或整体的最高或最终目标。
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能充分说明这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日本的战斗机一度处于上风,在偷袭珍珠港的过程中,日本战机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战争的向前发展,却最终败给了美军。当然,原因有多种,但,在战争中,美军更加重视“人的生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日本空军崇尚“武士道”精神,强调飞行员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名气颇大的“神风敢死队”则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且以此为荣。而美国空军却与此相反,强调人的生命。这样,当日本优秀的飞行员在空中为天皇“玉碎”时,美国优秀的飞行员却在做飞行教练,培养出更多善于作战的后备力量;当日本人只注重勇敢精神,鼓励飞行员敢于拼命时,美国人却不惜巨资制造出钢板更厚的飞机,飞行员的生命可以得到更有利的保护。这样,在持久的空战中,美国的飞行员可以更好地保存生命并产生更多的优秀飞行员,而日本则相反,能上天的空军人员日益匮乏,其结果,自然败给了美国。
反观企业也是如此,那些长青企业、百年老店,无不深黯管理之精髓——以人为本,在管理中把人的重要性摆在第一位。而与此相反,那些“长”不过三五年的“短命”企业,则往往不把员工当回事,时不时的有意无意地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在他们心中,人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获得的资源,在他们眼中,你不做,别人还在后面排长队呢。这种企业,管理的目标自然无法达到,其结果也必将以倒闭而告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