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无锡市博物馆、宜兴市文管委和宜兴市陶瓷博物馆组成了宜兴市古窑址联合考古队,对宜兴市丁蜀镇蜀山古窑址进行试发掘一个多月来,现已陆续发现了6座被淹没的古龙窑遗址,另外还有已知的数座古龙窑尚未发掘。这是江苏考古界继30年前在宜兴涧众考古发现唐代古龙窑遗址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窑址考古发掘项目。
宜兴地区是江苏省最重要的古代窑址分布区域,丁蜀镇更是作为明、清两代紫砂和均陶的惟一产地而闻名学术界,成为全国陶瓷学术界及海外陶瓷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地区。蜀山是明、清两代宜兴窑业的中心地区,从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后十年左右,主要是以柴草为能源的龙窑来烧制紫砂和均陶陶器。
后来,它们逐渐被以煤为能源的现代窑炉所代替,龙窑慢慢被废弃、倒塌以至淹没。但是,龙窑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
这次发掘出来的6座古龙窑大多为清代的遗址,有些龙窑连当地八九十岁的老人也已经不知道。
蜀山现存古龙窑窑址之多,足以证实这一地区过去的窑火之盛,进一步表明了宜兴古代窑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这些古龙窑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宜兴陶瓷发展史和我国窑炉发展史等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宜兴紫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