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近几年的清明节,我都会陪母亲回江西上饶扫墓,姨妈和舅舅也会去。它就像是每年无须约定的聚会,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到来。清明节正是油菜花、映山红盛开的季节,阳光、雨雾、青草、嫩叶和清爽花香的空气让人陶醉。以往会在扫墓后的几天里,去周边的景点散散心,比如三清山、江湾、灵山、龟峰、九仙湖等,扫墓活动成了难得的郊外劳动和春游。
每次回到江西,总会念念不忘陶院这份情节。作为陶院的客座教授,会不自觉地想给学生或老师说点什么,母校发展很快,也可乘机学习一些新知识。这次安排了两场交流:一场是给材料学院研究生的,题目为《转变思维方式 提高创新能力》的讲座;另一场是给美术学院美术工艺(陶工)专业学生的,题目为《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的讲座。
给美术学院陶工专业学生的讲座反响热烈,提问踊跃,是出乎我意料的。由于头天晚上才商定给陶工专业的学生也讲讲,倒是令我心里很不踏实。虽然平时还一直关注绘画、设计,但毕竟我只有高中前的那点料,会让大家笑话的。任课老师倒是鼓励我:你想讲什么都行,对于学生什么都是新鲜的事。这样我的心也就落地了。于是匆忙翻看了陶院的美术作品选集,准备了一些国外设计和意大利陶瓷展览的照片,临阵磨刀上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了。
我首先谈到文艺作品(艺术品)的标准,好的作品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内容上会反应出时代的脉搏,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接着展示了一些国外设计和意大利建陶展览的照片,国外在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受方面的研究做得很深。多以不同明度的黑白灰作为基调,附以低彩度的色调对比做些变化,少有纯色、对比色的大面积运用。如汽车、飞机的内外色彩设计等等,讲究整体的统一。
景德镇传统陶瓷称为工艺品更合适。器型上传承、模仿有余,创新不足,绘画上较少反映人的生活和时代特征。往往从技术难度上来堆砌色块,不太考究用色的整体协调性。
从秦锡林的传统墨笔青花,宁刚的装饰性粉彩花鸟,李玲玲的陶塑等,我看到陶瓷设计、表现力不断进步的可喜一面。有些作品感觉视乎与生活中的人有些脱节,小资些。但宁宁老师厚厚的个人作品集,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八十多岁高龄仍然坚持带领学生,穿梭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田间地里,用画笔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看他的作品,我会联想到一些画家(陈丹青、马宏道、刘文西等)、作家(路遥)等艺术家们,他们永远深入生活,与普通百姓保持着联系,他们的作品永远接着地气,透着阳光。
最后我说,你们虽然学的是陶瓷艺术,学习上却不能被陶瓷,被景德镇传统所束缚。要开阔视野,将西方的、其他各门类的表现手法,批判性地吸收过来,坚持深入生活,你们就一定能有成就。
美术学院陶工专业我一直没有听说过,他们半天学美术、半天学陶瓷工艺。我们去年来学院招的全是材料专业的学生,要是早知道,一定会建议多招陶工专业的学生。陶瓷产品无任是陶艺、日用瓷还是建筑卫生陶瓷,都是艺术设计与工艺的完美结合。纯工艺专业的学生工作后,再补艺术设计与鉴赏的知识可能性很少。而今往后,艺术设计与鉴赏能力在陶瓷产品的创作中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