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前一天,接到记者电话时,梁其迅告诉记者他九点钟在办公室。
9月13日上午8点半,记者到达其办公室时发现房门紧闭,致电也未有人接听。让人不禁猜测,莫非是真的准时9点才到。当再次致电时,电话却通了,打开门,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位胖胖的和蔼大叔,满脸带着憨厚亲切的笑容。“不好意思,刚刚有点事情,没听到电话。”
浅蓝色衬衫,整理得一丝不苟,灰黑色裤子,一双皮鞋擦得干干净净。一张办公桌,一个书架,几张沙发围成会客区,整洁简单的办公室,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俨然符合这个里工科院校出身的人的气质:简练、严谨。
如果你觉得这个带着憨厚笑容的“大叔”的思维也一如他的外表那么“简单”,那么你就错了。
这个男人97年放下“铁饭碗”毅然下海,就在于那个“不安分”的心,期待着在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浪潮中,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临危受命,接手欧派卫浴这个烫手山芋,带领一帮人打造出一片新蓝天。
这个男人很实在,有一说一,既不回避揭自己的短,也不忌讳自我赞美。有多少人在面对媒体时,敢于说出自己企业“终端也是很成问题的,产品组合也不是很健全”,又有多少人敢直言不讳地标榜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
敢于正视自己缺点和优点的人,总是值得尊敬的,也总是能够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一路走来,这个男人都在不断地创造奇迹。
“10+1”体系,赢在管理制度
记者:欧派卫浴发展情况怎么样?
梁其迅:我们走的是整体卫浴这条线。如果只是出单个品类,像休闲卫浴很多以前很风光的企业,现在基本走不动了。我们跟红星、居然卖场老总聊天,他们以前有个想法,按照品类来分整个市场的规划。这在卫浴市场基本走不通的,五金作为单独的品类也很难生存,网上一搜所谓十大品牌,像帝朗、雅鼎,在国内市场也很难做。
记者:欧派集团整个一年的销售额大概有多少?卫浴占多大比率?
梁其迅:今年有40个亿左右,去年30多个亿。卫浴比较少,占5%左右,想做10%都不行。今年做两个亿都有难度。今年下降很快,想增长20%都比较困难。我们今年定目标的时候都是自动降下来,定了30%,今年的目标不敢定太高了,我们很想努力完成,不过估计还是有一定的压力。欧派是在高速增长,橱柜也是这么要求的,橱柜去年过了30个亿,还是只定30个点的增长。5年前就有人判断欧派市场差不多了,走不动了,但是现在还是一直往前高速增长着。
记者:姚总(姚良松)曾经说过一句话,终端市场如果按照100分来算的话,企业总部的支持占50分,终端占50分。
梁其迅:欧派有个“10+1”体系。判断一个终端行还是不行,有10个项目,加一个“1”,也就是经营者,还是比较完整的,这是我们这几年总结出来的。终端做得好不好,最核心的就是这个“1”。“10”的话就分10个方面去评估。一般来说,现在我们的中国市场,10项里面有两三项做得好的,在当地的竞争力都是不错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10”包括终端的店面布局、展示、团队、机制、广告、服务、配套、工程等。
在“10+1”体系里面,这个“1”是核心。有些品牌虽然不知名,但是它有的经销商做得很出色。在整个建材行业,这个“1”是参差不齐的,我们也初步做过一些判断:有10%的人做任何产品都能发财,另外60~70%的人都是平平过,能跟进公司的策略积极往前走,走对了他们也不错了,另外还有10%被淘汰了。每一个品牌的终端基本状态都一样,可能一百个代理商,有十个是不用伤脑筋的,他们很出色。金牌卫浴在重庆就做成老大,他那边的经销商绝对是超一流的操盘手。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全部指望像金牌重庆经销商一样,那这家公司基本上就不用开了。大部分还是平庸的经销商,怎么把平庸的经销商培养成操盘手,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叫得大声,欧派就是卫浴
记者:提起欧派大家第一印象都是欧派橱柜,这种站在巨人阴影下,给你造成多大的压力?
梁其迅:很多人都觉得是阴影。但是首先要承认的是便利,如果欧派卫浴一开始是叫另外一个名,那么起点肯定是低了很多。就像东鹏卫浴如果不挂东鹏两个字竞争基本上是没有的。
很多人认为多元化不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方向,多元化就是等死,我是不认可这一个想法的。世界五百强,哪个企业不是多元化的。中国股市里面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股市十几年来的企业为什么涨不上去呢?实际上是机制不健全,核心是企业没有成长的能力。在股市里面企业要不断地做大,利润不断地增加,才能往上涨,这是核心的。一个单品类的上市企业,一直往前走,走20年以上,这个市场都是你的,这是不可能的。只可能说是钱融回来以后往哪个方向伸手了,现在一些企业一伸手就完了。我认为并不是一伸手就完了是个定名,而是在于有没有这个能力去伸手。那些世界五百强为什么发展到今天,能越做越大,就是在于不断并购,不断往别的地方投资,核心在于整个公司有好的管制结构,才有能力去伸手。
某一个品牌一定只有某一类产品,欧派就等于橱柜,科勒就等于卫浴,我认为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我们很多例子可以看得出来,比如欧派,叫得大声了就是卫浴。现在央视里面整天叫欧派衣柜,所以现在衣柜发展得非常快,去年做了300多万,今年起大约达到六七百万,那就不能说欧派就是橱柜。我们欧派卫浴因为壁垒很高,增长不是非常快,在很多地方把卫浴叫得响,欧派就是卫浴。欧派也是衣柜,欧派也是橱柜。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
阴影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不能指望说欧派橱柜很成功,欧派卫浴也应该这么成功。这是一个很幼稚的想法,这就把一个品牌想得太简单了。
记者:欧派有没有这样一个目标,整个欧派都成为行业第一?
梁其迅:对中国老百姓从大的战略选择里面做一次基本判断。应该说电器行业最早完成品牌整合,到超市、到百货商场去看,基本上都是那几个品牌,后来者基本上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欧派的目标是橱柜的领头羊、衣柜的领头羊,要逐渐延伸到家居的领头羊。以后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以后家居产品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普通的产品了,不像现在用马桶才用十来年,很多人还是不习惯用马桶,喜欢用蹲便。成为一种常规的产品之后,欧派保持一流的产品质量和品牌高度,那在卫浴行业就不见得没有机会了。
记者:欧派集团有很多产品类,那你们的经销商是不是一样的,比如说欧派橱柜的经销商也销售欧派卫浴、衣柜?
梁其迅:基本不一样。曾经也试过在橱柜的渠道里面找一部分来做卫浴,但做得不是很好。卫浴行业竞争壁垒太高了,不专心做确实压力大,做不好。所以我们这几年把市场分为7级,我们有个原则:5级以下的市场代理商可以橱柜、衣柜、卫浴融在一起,4级以上的我们就基本上不允许。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经验教训, 07年以后就基本上不在橱柜代理商里面去找渠道了。
眼光+学习,成就企业领导者
记者:2008年外界采访,包括你自己也说是“临危受命”,当时很多媒体用了一个词“烂摊子”来形容你接手的欧派卫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摆在你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你第一件事情是抓的哪个方面?
梁其迅:当时公司有很多人在提建议说把欧派卫浴砍掉,因为总体是亏本,而且亏了几年。外面的代理商基本上很难活下来,公司内部基本上是没有方向,而且质量很差,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产品方面。
我接手之后,人还是那帮人。我相信,一百个人里面有十个人是很优秀的,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企业所有人都很优秀,那么这个企业就玩转不了。企业里面肯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像个螺丝钉一样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就可以了。我还是很相信我手下那帮人,给出要求,给出方向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我不干涉他们怎么做。
记者:你与姚总共事将近十年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板?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梁其迅:一个老板成功肯定有他很大的特质。我和老板都是60年代出来的人,是同龄人,他就比我大两岁。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第一代老板最成功的就是市场眼光,非常敏锐。在欧派,姚老板的市场眼光不会比我们差的,比我们做营销的人,在关键点上把控得还要好。橱柜行业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人很少。欧派成功也与欧派整个管理层的素质相关的,欧派高层好几个是北航的,80年代北航的人在全国来说都是很好的,很核心的一点,就是欧派能按现代企业管理很规范地去做。
在佛山的很多企业,很多可能只有职业经理人才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有过思考,但是作为职业经理人,企业不是自己的,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管理。
企业三大要素:资本、团队、经营者。经营者是一个核心,资本是一个核心。目前华人企业都很难解决资本和经营者分离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运行时间还不是很长。有现代经营者头脑的老板在中国都已经把事业做大了,没有的话就麻烦了。中国的民企基本上市靠机会市场,去抢占市场,把企业做大。问题就在于老板既是经营者,又是资本持有者,没有现代企业的整体经营素质,以后发展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有的上市公司做不大,就是整个企业的操盘手不适合现代企业的要求。
在欧派,姚老板是不缺这样的智慧的。他学习能力非常强,每天都看一两个小时的书的。这一点,我都做不到,行业里面也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做到这一点。姚老板不打麻将、不唱歌、不喝酒,平时就看书、锻炼,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是绝少的了。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欧派整个集团还会迅猛地往前走。企业领导者放权不要紧,因为他眼光很敏锐,学习能力也强。(文/曾星亮 牟利玉)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