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常往来于东莞、佛山的智通人才佛山分公司总经理孙甲震感到有些意外。“7月的某个周一上午,东莞候车厅内排满了长龙。”此时正值媒体上纷纷“返乡潮”。“在佛山还没发现,但缺工的问题一直很严重。”
回想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珠三角一批企业倒闭,使得部分失业外来员工被迫提前踏上返乡之旅。“返乡潮”之说由此形成。而在今年这场一直被渲染得比3年前更艰难的危机面前,作为制造业之都的佛山,面临着怎样的招工形势?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企业:
缺工,长期招工
在桂城平西工业园内,南方包装公司的厂房背后,一条红底黄字的横幅悬挂在一厂房上方。“我司长期招收普工”。
公司的对面,是一栋四合院式组合而成的厂房,里面藏着多家小厂。而每一家小厂的门口都必然贴着“诚聘”的招工启事。堪称制造业之都的佛山,去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拥有的工业企业超过十万家,而今年开始,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不同程度遭受着招工之痛。
“我们在狮山的工业园里一直张贴着三张招聘启示,但是时至今日效果仍然不太明显。”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汉东说道。和其他企业一样,联邦家私也在苦苦渴求技术工人而不得。
“纺织行业现在至少缺5000多位缝纫工。”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表示,一线缝纫工的缺口只是冰山一角,“招聘的工资一涨再涨,但还是招不到。”从根本上来看,缺技工的问题在短期内都无法解决。
“目前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企业缺工现象,尤其是在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尤为明显。”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林平凡说道。
工资:
内陆与珠三角距离拉近
“打工者在乎的,不外乎钱途和前途。”在佛山打工已有5年多的广西人老李说道。而恰恰是这种吸引力的丧失,使得珠三角企业招人和留人都不再像过去那样从容不迫。佛山市力高制衣人力资源部总监刘晓祥感叹,珠三角与内陆的薪酬差距正在缩减,“给不出更高的薪酬,工人们不会愿意踏实的留在佛山。”
“产业重心向内陆转移,劳动者自然认为在家门口就业成本更低。”林平凡认为,这更加迫使珠三角的企业采取非常手段来招工。
以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为例,为了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公司翻修了员工宿舍,还给他们配上空调、电扇、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等设施,免费供员工住。“但是员工大多还是更看重工资待遇等本质问题,其它附件只能作为同等竞争条件下的加码。”该公司董事张旗康说道。
然而,这种加码行动的效果,在目前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主力的90后身上更难体现出来。“90后的就业心态跟过去不一样,非常的浮躁,跳槽频繁,稳定性很差。”格兰仕集团副总裁陆骥烈说道。
建策略议:
政府从宏观层面留人
外来工的招聘难度与日俱增,将催生更多的企业被迫采取高成本的非常手段。“长此以往会使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导致企业比较优势下降。”林平凡说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迫使企业推动转型升级和优胜劣汰的一个外在压力,对于整个产业发展不一定是坏事。”
他认为过去政府采用的多是同企业签订协助协议的方式,而这种传统方法显然已经不可行了。现在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宏观层面上来,创造好的生存环境吸引并留住劳动者,通过好的政策环境扶植和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像特别缺的技工,可以考虑与政府一起去做培训。”吴浩亮表示,目前技工是整个市场的稀缺劳动力,其实一部分技工是可以通过几个月短时间的培训上岗。“如果只是有企业来做培训,成本就很高,而且也会遭遇信任度问题。”他建议,在政府层面,与培训机构合作,批量培训技工,以帮助企业解决 “技工”之渴。
张旗康则希望国家加大技术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两级分化相当严重,要么就是廉价劳动力,要么就是大学毕业生,而这两种人正是现在企业最不缺的。”
他表示,在这样一个企业不创新不转型就会被淘汰的阶段更是对技术工人有着迫切的需求。希望国家重视专业技术教育,为人力市场输送更多优秀的产业技术工人。同时希望政府创造平等的环境,加大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力度,让外来劳动者享受到同城市人一样的尊严和待遇。(叶洁纯 郭云豪)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