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四川建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夹江为中心的产业格局,同时亦形成了以内江、自贡、宜宾、德阳、广安为外援阵地的格局,这之中又以内江的威远更为出众,其规模、产品、结构都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四川建陶企业有120家左右,拥有4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4亿平方米左右,就长年实际产量大约为2.5亿平方米左右。
盆地意识遏制了四川建陶的正常发展
总体来看,四川地区生产企业不少,但整体规模上不去,品种单一,花色不多,新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多数是小型私有企业,做来做去也只是原地踏步,而且企业员工多是当地农民,素质不高,又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四川建陶企业一切全靠自己,由于多种原因关系,当企业发展到要扩大规模之时,他们的表现多为束手无策。这时的个人素质与企业的整体素质严重地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应人才、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一系列配套的东西仍然跟不上,多以自我满足的盆地意识来对待自己的企业,这种困扰的确是遏制了许多企业的正常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或者在这个环境下的企业,如果走不出这种困扰,其市场竞争能力自然就会随之而消失,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许多企业主多数是能赚一个算一个,也不多作设备的引进与人才的引进,或技术的引进。只求一定的利润额,而不去追求规模上的效应,也不去追求产品的附加值,对品牌塑造一点儿也不重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品牌不重视就等于不重视自己企业的未来发展,成天只想能赚则赚,不赚拉倒,干企业有这种心思是不能把一个行业搞上去的,更不能让自己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因此,四川建陶整体处于中低档水平,常常是以四川建陶能吃遍农村二三级市场就可以高呼万岁了。事实上,四川及四川的市场覆盖半径几乎是大半个中国,农村市场只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四川陶瓷不作规模上的调整,不去追求高端产品呢?不去追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呢?随遇而安便成为四川建陶的一种普遍心态。
对此,四川省建筑装饰材料协会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陶瓷造成今天不上档次的格局主要在于企业及企业家的本身。他们除了自身理念未曾更新之外,重要的是把握不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变化,自己应该在什么市场档次,或什么市场价位,或什么市场结构,他们没有清楚的认识,既不从规模上去寻找优势,也不从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找出路,几乎十多年来一直是以清一色的低档产品姿态出现,这对全面开拓四川及四川周边的立体市场是不利的。到目前为止,四川陶瓷仍然面临一方面是产品品种结构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是产品质量档次结构的全面提升的严重次后的问题。
四川陶瓷先是因市场优势、产业优势、能源优势、原材料优势而崛起在西部的新兴建陶生产基地,到今天,这些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相反正在逐渐丧失,原因在于低质伪劣的产品仍在不断地出现,仍有极少数企业,环保不过关,打着低档次旗号,干生产劣质产品的勾当,欺骗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四川建陶的整体形象和良好声誉。
近年来,由于原辅材料的上涨,以及电力、燃油、燃煤、钢材的急剧上涨,给全国的陶瓷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按理说,四川建陶又该拥有一次创业的好机会,利用先天的燃气成本,当地低价的原材料成本,可以大干一番事业。然而,没有人能够感悟其中,仍旧我行我素,技术无改进,人才未能发挥新的作用,新产品的开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纸上谈兵。加之对品牌又不够重视,宣传又都空白,其产品毫无竞争优势,所以弄到最后还是因为要受到上游产业和市场的双重挤兑,真有些苦不堪言。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四川建陶企业面临的课题
市场应变能力有限,产品更新换代较慢,仍是四川陶瓷的老大难问题。首先,四川陶瓷企业大多源于私营老板,企业家族特征明显,导致决策的科学性大打折扣。第二,企业缺乏一支优秀而稳定的国际市场营销团队。部分企业满足于国内市场销售现状,不注意引进外销人才,对外销人员的待遇偏低,很多企业采取销售提成的方式对待外销人员,这一方式对外销人员创业初期是极为艰难的。第三,大多数企业虽然有拓展国际市场的计划,但急功近利的思想使企业不愿意在拓展市场方面下功夫,如对参加展会、出国洽谈等方面加大投入,大多守株待兔、等客上门。第四,四川陶瓷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有限,产品更新换代较慢,产品品种规格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很多陶瓷产品是根据客户对规格图案的要求量身定做,这在四川陶瓷企业中难以做到。第五,四川陶瓷企业在产品开发中未能很好地把握民族和地方特色。在国际市场上,很多陶瓷产品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备受欢迎,而四川陶瓷却尽取“洋名”,跟“洋风”,忽略了“民族的才是最优秀的”这一铁的事实。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是四川陶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路该怎么走?四川陶瓷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什么眉目。
产品品质和流通环节是四川建陶的两个瓶颈
目前四川陶瓷制品的质量检测标准尚未能完全同国际接轨。不少企业尚认为质量监督保证体系是某种程度上的负担。四川某陶瓷企业寄往美国的样品,价格、花色等客户均较满意,但有毒物质释放量却难以达标。从四川部分陶瓷企业反馈的情况看,技术壁垒是四川陶瓷产品难进入欧美市场主要原因。目前四川陶瓷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南亚、中东、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其出口值的增长主要依靠量上的拉动。以四川出口的墙地砖为例,每平方米的价格在1~8美元不等,比意大利、西班牙同类产品低23左右。由于缺乏行业自律,四川陶瓷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主要沿用了在国内市场的低价竞争手段,极易遭致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目前,已有印度、菲律宾、埃及、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采取了临时保障措施,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征收反倾销税。四川陶瓷如不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低价竞销,将面临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巨大风险。
四川地处内陆,陶瓷出口必须经铁路或其它运输方式到达沿海沿江口岸后方能报关出口。因此,运输成为四川陶瓷出口的首要难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运输成本高,从四川发个车皮或铁路集装箱,到沿海口岸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初步测算,国内段运输费用占整个运输总成本的13以上。二是破损率高,无论采用何种运输方式,除少数航线外绝大多数陶瓷运抵口岸后必须换海运集装箱,换箱过程增加了陶瓷的破损率约3%,间接加大了出口成本。三是交货周期无保证,无论铁路还是河运,四川陶瓷出口交货期要比沿海陶瓷企业交货期长10天以上,再加上四川铁路运输供求矛盾突出,等待车皮计划的时间更无法估算。四川在海关注册备案的陶瓷企业10余家,仅有3家企业有出口业绩,其出口值不足100万美元,而广东陶瓷企业年出口值达100万美元的有200余家,出口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6家。目前四川陶瓷品牌众多,如新万兴、华兴、荣华、建辉、圣洁等。由于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意识不强,人才匮乏,宣传包装的资金投入不足,品牌推广受到限制。海外市场只知道广东佛山,对“西部瓷都”却不甚了解,四川陶瓷缺少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四川陶瓷普遍卖不起价,这亦是真正的事实。
二次创业期待四川建陶在整合中雄起
而今,四川建陶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应该说是完成了第一次创业。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再度腾飞,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二次创业要比第一次创业更艰难,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四川有关部门正采取多种措施,调整产品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四川建陶企业正在不断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改用天然气,扩大规模,加快企业发展。有的建陶企业,立足老厂,采用大吨位压砖机,兴建宽体窑。在技术改造方面都有较大动作,这对促进企业发展都是很必要的。要促使四川建陶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应着重抓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你发财、我发展”、“不求所有,但求多得”的原则。采取租赁、承包、控股、整体购买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嫁接经营。通过资产重组、产权大交易、机制大转换,促进企业的大发展。
第二:提高经营者素质,培养企业家队伍。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民营企业过去是“满天星斗,缺少一轮明月”,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这种经济模式的确造就了一批能人,带活了一方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也面临着一个学习、提高的现实,要采取措施使企业经营者实现从能人到企业家的升华。
第三: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尤其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兼并、收购、租赁、破产等各种方式,进行资产重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体制上激发企业活力。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四川建陶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虽然产权很清晰,但是摆脱不了血缘关系的干扰和家庭式管理带来的弊端,因此民营企业也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使产权能够交易,使产权结构更趋合理,这样才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第四: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四川建陶作为一个整体,组建几家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走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之路。
第五: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创名品牌。四川目前还很少有叫得响的建陶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这是薄弱环节,一定要在创牌子上狠下功夫。
第六: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四川建陶结构矛盾突出,品种单一,花色单调,产品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市场竞争力,面临产品结构的升给换代。
第七:组建专业陶瓷批发市场。四川建陶的实际情况是,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流通费用较高,应考虑利用当地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厂家较多的实际情况,组建一个有影响力的专业陶瓷批发市场,以专业的大流通、大融合,促进大发展,不仅把陶瓷市场办成产品的流通之所,而且成为各种信息的聚散地,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获取信息,抓住商机应对市场。
第八,将四川陶瓷定位在中低档,以农村市场和中小城市为重点目标市场。一是走农村包围城市,运作西线;二是大进军,挺进大西南。主要占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市场,同时辐射华中部分地区;三是西进,挥戈大西北。主要占领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市场,同时辐射华北部分地区;四是北上,逐鹿华北低档大市场,然后南下,挺进华南走进中档市场,最后又东进,挥师华东的高档市场。
四川陶瓷现在给人的感觉是有“小富即安”的盆地意识,只满足在盆地之内徘徊而不外望,没有前几年风风火火闯市场的冲劲。现在的市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固守有余,拼劲不足”。现在的市场业绩也是在萎缩,因此整个四川的陶瓷行业都比较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市场靠守是守不住的,要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出击,要获得大发展,就必须走出四川,走出西部,面向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才是四川陶瓷未来的大势所趋。(陶瓷周刊 阮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