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陕西已建成生产线48条 规划内待建生产线17条

陕西已建成生产线48条 规划内待建生产线17条

2011-09-18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罗丽明 阅读:2074
0 230

    ■重要信息:陕西省共有建筑陶瓷企业29家、建成投产生产线48条,日产陶瓷砖71.9万平米。其中抛光砖生产线3条,日产4.8万平米;内墙砖生产线15条,日产21.3万平米;外墙砖生产线10条,日产14.8万平米;仿古砖生产线1条,日产1.2万平米;小地砖生产线2条,日产3万平米;耐磨砖生产线2条,日产3.6万平方米;陶瓷广场砖生产线2条,日产3.9万平米;劈开砖生产线1条,日产1.3万平米;瓷片生产线2条,日产2.5万平米;哑光砖生产线5条,日产量8万平米;哑光水晶砖生产线3条,日产4.5万平米;水晶砖生产线2条,日产3万平米。

“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在陕西西安

    陕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古老神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陕西省有着6000年以上的陶瓷生产历史。铜川市是日用陶瓷制造业基地中最灿烂的一颗明珠,铜川市陶瓷制造业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历史记载和考古挖掘,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铜川市黄堡镇就已生产瓷器。到了北宋,黄堡镇成了我国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黄堡镇原属耀州管辖,所以又称“耀州窑”,所产瓷器又称为“耀瓷”。耀州窑与钧窑、汝窑、定窑、哥窑并成为“五大名窑”。

    据统计,陕西省常驻居民达3700多万人,境内耐火粘土、高岭土、石灰石、黑泥、长石、透辉石等陶瓷原料储量丰富,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东窗口”,陕西陶瓷业具备着不可比拟的地缘优势。自21世纪以来,陕西建陶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由1990年前后的寥寥数家国营陶瓷厂发展为目前的29家。产能也从2008年的5000多万平方米发展到目前的约2.2亿平方米。据相关预测,西北地区年需求量在4.5亿m2以上,并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陕西市场年需求量2亿m2左右,这使得陕西建陶业产能在三年间翻了两翻。

    ■千阳:在路上的“西北瓷都”

    千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陲,北靠甘肃省灵台县,南邻陈仓区,东与麟游、风翔县毗邻,西同陇县接壤。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全县总土地面积996.46平方公里。

    千阳交通便捷,宝(鸡)中(卫)铁路过境,设千阳、水沟两个火车站。宝(鸡)平(凉)、千(阳)凤(翔)、千(阳)灵(台)三条干线公路交汇县城。省道212线(陇凤线)为连接宝鸡与甘肃平凉、宁夏等地的二级公路,车流量相当于一些国道。所有乡镇实现了乡村公路柏油化。宝(鸡)汉(中)高速公路宝鸡到陕甘界段横贯全县东西,已于2010年全线通车,极大的改善了千阳县的交通状况。

    2005年,千阳县通过深入调查,果断作出了建设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随之,一场大规模的矿产资源普查在全县展开,普查结果令人惊喜,县境内除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可供生产水泥外,还蕴藏着大量的耐火粘土(即陶土),分布于千阳岭海子河东西两沟,矿化带长8公里,宽2公里,储量达 13亿吨。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千阳县组织人员对市场空间、工艺性能、生产运输成本等进行了综合测算,通过反复论证分析,一个大力发展建陶产业、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很快在全县达成共识,发展陶瓷产业、打造工业强县的热潮迅速在全县掀起。

    千阳县的陶瓷资源十分丰富、贮量大、品位较高,据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对该县陶瓷原料试制的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千阳的陶瓷原料完全可以满足陶瓷墙地砖生产的要求,样品主要性能达到或优于国标指标。从总体讲千阳陶瓷原料集中度较高,品质较好,这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是少有的。

    于是接下来千阳县政府规划了一个占地 2000亩的工业园区,采取印发资料、制作网页和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县内丰富的陶土资源、区位优势、充足的劳动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充分利用亲朋、同学等各种社会关系,搜集各类招商信息和线索,组织召开外来客商座谈会,动员客商提供信息,以商引商。县上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也利用外出考察、学习等机会,不遗余力地宣传县上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在全县形成了人人搞宣传、个个抓招商的良好氛围。

    于是从2006年开始,随着第一家由温州人投资创办的建陶企业落户千阳后,温州模式的联动效应逐渐在千阳显现,短短一年时间内,就有6户企业入驻,速度之快、投资之大出乎当地政府意料,创造了令业界震惊的“千阳速度”。

    随着千阳县建陶行业的发展,千阳县目前已入驻建筑陶瓷企业9家,日产陶瓷砖17.9万平方米。

    ■铜川:陶瓷故都 蓄势待发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工业是铜川市传统产业之一,铜川市素有“陶瓷故都”之称。驰名中外的耀州窑窑场烧造史长达1200余年,陈炉镇至今还在继续生产,形成影响海内外的庞大耀州窑系,与当时全国“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齐名。目前,建成了有一定规模的陕西陶瓷工业生产基地。

    生产陶瓷的原料如高岭土、陶瓷粘土、焦宝石、紫砂土等铜川市贮量极为丰富。从已探明的局部储量看,耐火粘土储量居全省第一,陶瓷粘土储量居全省第三位。据地矿部门踏勘,陶土11亿吨,紫砂土2.65亿吨,而且品位高、杂质少、工业利用率高。

    据了解,铜川市已在黄堡、坡头规划建设两个工业园区,主要是发展建材业。

    铜川市政府为招商引资制定了令人眼红的政策。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发达地区陶瓷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瞄准“两山两江一区”陶瓷发展密集区和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创新招商形式和手段,精心论证、策划、包装、推介陶瓷项目,吸引大公司、大集团在我市投资办厂,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完善各项优惠政策。设立陶瓷发展资金,用于奖励贡献突出企业、研发陶瓷新产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环境容量指标同等条件下,陶瓷项目优先;对技术含量高的陶瓷产品,经科技部门认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新建陶瓷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由市财政按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中地方留成部分予以补贴。

    ■富平:抓机遇促腾飞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富平县取名“富庶太平”之意,为陕西关中通往陕北的要冲与连接渭北东西的枢纽,全县总人口78万,是陕西第一人口大县。

    2009以来,富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庄里工业园区作为领跑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放手经营、大胆创新,通过信贷融资、资源置换、委托开发等模式,撬动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亿元,实施道路、亮化、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项目9个,使工业园区初具雏形。在加快基础建设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坚持在园区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企业意愿与项目洽谈同时进行、项目手续办理与企业征地建设同时进行、土地征收与安置群众同时进行的“三同时”制度,尽全力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由于咸阳市发展规划,该地陶瓷企业面临搬迁。富平县抢抓机遇,提供优厚的入驻条件,从而一举吸引原咸阳市数家陶瓷企业入驻,一跃成为陕西省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目前,工业园区目前已引进落户陶瓷企业 7家。

    ■三原:夹缝中的陶瓷产业

    三原县,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隶属于咸阳市。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原内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三大水系,地势北高南低,以四十里原坡为界,北部为黄土台原区,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

    三原靠近富平县庄里镇,故本地陶瓷企业与庄里陶瓷企业相似点较多。而东有庄里的三原,西有宝鸡千阳等地的挤压,且产品均以内外墙砖、水晶砖为主,大多属低档产品,利润低,且销售压力巨大。依托于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咸阳市陶瓷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土地、资源等优势相对不如宝鸡、渭南两地,故产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三原县“十一五”规划中并未提及陶瓷产业的发展规划,也从侧面说明该地的陶瓷产业仅是因缘而就。

    三原县目前有四家陶瓷企业入驻,共建设生产线8条,日产陶瓷砖15.2万平方米。(记者/王帝)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