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8月4日,禅城举行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佛山绿岛)启动仪式,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正式启动。据了解,禅城以南庄为依托建设“佛山绿岛”,集聚发展生物质能源、LED、汽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清洁陶瓷装备、生态旅游及低碳新媒体产业,推动禅城区发展成为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的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绿色能源研发中心、管理运营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
“佛山绿岛”主攻绿色、环保产业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宠儿”。在“十二五”规划中,禅城将积极推进“两轴五片区三网络”的建设,其中南庄由于工业基础扎实、土地相对宽裕,成为“五片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经过论证后,南庄提出建设LED、汽车新能源和生物质能三大产业园,并为此准备了数千亩的土地作为发展载体。
在此基础上,禅城区决定依托南庄镇建立国际绿色能源岛,集聚发展生物质能源、LED、汽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清洁陶瓷装备以及生态旅游业,推动禅城发展成为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绿色能源研发中心、管理运营中心和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抢占新一轮科技产业经济发展制高点。
根据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以及产业发展基础,国际绿能岛的建设由国际化产业社区、绿色生态园、生物质能源技术与装备产业园、汽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园、LED产业园和海盛东方国际环保城构成,形成“一区、四园、一城”的格局。
国际化产业社区是绿岛打造绿色环保生活的重要载体。该社区以南庄生态休闲区为基础,规划用地1500亩,发展旅游度假、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新兴产业,建设五星级酒店、商务会议中心、体育活动中心、户外休闲运动基地等项目,打造国际化生活社区。同时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和总部经济,引进区内、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总部进驻。
绿色生态园,即罗南生态园,规划面积790亩。罗南生态园将以生态、绿色、环保为主线,将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和罗南村优美的岭南水乡结合起来,建设集观光生态农业与农产品、种植、展示和销售一体化的农业生态园区。
生物质能源技术与装备产业园。总规划用地面积2500亩,目标建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园区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佛山市沃德森板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全力打造一条包括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装备、燃具、锅炉制造、清洁服务能源等一体化的产业链,力争在5年内实现300亿工业产值。
汽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2500亩。园区以佛山照明、佛塑集团、广顺电器和飞驰汽车等龙头企业为主体,同时引进国内外相关知名企业进驻,重点推进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汽车新能源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LED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2000亩。园区以国星光电、欧司朗、蓝箭电子等龙头企业为主体,引进国内外相关龙头企业和知名科研组织,建立科技大厦,吸引研发、设计等高端产业人才进驻,建设LED产业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LED产业创新创业基地。
海盛东方国际环保城。海盛东方国际环保城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设集建材、日用、工业及环保设计、认证等环保产品于一体的大型环保商城。该项目是继江苏宜兴后,全国第二家专门经营环保产品的商城,项目将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环保产业平台,将在推动中国低碳环保产业运营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国际先进环保产业技术的引进和中国环保产业整体实力提升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禅城发展绿色产业已有良好基础
在曾经的“污染重镇”上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禅城的底气从何而来?“如果在几年前要我们打造一座‘绿岛’,那简直是天荒夜谈,但经历过一系列的产业裂变、嫁接、更新后,禅城区在南庄创建国际绿色能源产业岛已经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平台。”禅城区副区长杨中慧说。
在产业基础方面,近几年,禅城区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LED、生物质能、汽车新能源等新兴产业。LED产业在禅城区的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佛山照明、国星光电、蓝箭电子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并积极进军上游的材料外延和芯片领域,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沃德森板业在生物质能源生产、研发及装备制造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成立了全国首个生物质能研究院――华南生物质能研究院。另外,禅城区在发展汽车新能源方面也非常迅猛,佛山照明、佛塑集团、广顺电器、佛山飞驰等企业都开始进军汽车新能源领域,开展了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研发项目,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禅城汽车新能源产业蓄势待发。
在发展载体上,近几年禅城大力实施陶瓷产业整治,全区完成了115家陶瓷生产企业的整治工作,仅保留20家左右的优质陶企。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腾出5000亩土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已经明确南庄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定位,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整合产业用地资源,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技术与装备产业园、汽车新能源产业园、LED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其中,生物质能源技术与装备产业园有望在5年内实现300亿的工业产值。
目前,禅城区已经与省科技厅共同签署了省区共建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合作协议,“佛山绿岛”有望纳入广东省科技“十二五”规划,在资金扶持、政策扶植等方面进行倾斜。
“金融、科技”双核动力助推禅城低碳绿能产业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注入带来质的变化,促进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际绿能低碳产业要求禅城发展高科技企业,而最好的助力方式是借助金融的杠杆。《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建设方案》指出,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进驻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成立绿色能源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引入和发展风险投资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提高创业资本对绿色能源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
日前,禅城区政府出资5000万,与东方汇富公司合作设立的“禅城东方高新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已正式启动,总规模10亿元,首期5亿元,将重点投向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
以此为契机,禅城计划由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发起成立民办非企业组织机构——战略性绿色能源环保产业金融谷,作为绿色能源环保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引导性创投基金和优惠政策引进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雄厚资本实力的创投机构,与公共平台签订合作意向书,建立“创投基金池”。同时,公共平台建立“创投项目池”,发现及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将其推荐给创投基金和为最终上市作准备。
据悉,“佛山绿岛”将投入启动资金和必要的科研设备,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质能、LED、汽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华南生物质研究院、华南精密制造研究院等现有公共平台的作用,加大政府资金对公共平台建设的引导,支持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以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加大共性技术供给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绿岛”建立研发分支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比重占5%,建立公共研发平台3个,信息网络平台1个,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20家以上,省级以上10家,引进省内外知名科研组织10家,龙头企业20家,累计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100项,百万人口发明专利量达800件。
“佛山绿岛”先期将主打华南生物质研究院、国星光电中央研究院、佛山市LED产品标准与检测中心等几大公共平台。
链接:
佛山绿岛依托禅城南庄镇,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模式有多项创新,实行省、市、区、镇、企业五级联动,政府、企业、金融、高校、媒体五方融合。依托禅城区从事生物质能、LED、汽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和清洁陶瓷装备等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组织,实施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全球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研发中心、管理运营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绿色产权交易平台和全国绿色环保产品市场,即“一个示范区、一个基地、三个中心、一个市场”:
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通过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和清洁陶瓷装备制造业,用清洁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建设低碳示范企业、低碳社区等多层次的低碳示范项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
全球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鼓励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若干千吨绿色能源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禅城区乃至佛山市的支柱产业,成为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生产基地和供应中心。
全球绿色能源研发中心。依托禅城区从事绿色能源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或省级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组织进驻或建立研发分支机构,鼓励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港澳台、国外科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在项目、资金、奖励等方面对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给予支持,推动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成为全球绿色能源研发中心。
全球绿色能源管理运营中心。创新商业发展模式,鼓励发展总部经济,集聚一批绿色能源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科研组织,以先导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为核心布局全国、连锁发展,搭建碳汇交易、能源合同交易平台,推动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全球绿色能源企业总部基地,管理运营中心。
全球绿色能源环保产业人才聚集中心。通过建设低碳幸福生活社区,打造绿色能源环保产业良好发展环境,打造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引进一批高层次的绿色能源研发管理人才和团队,培养一支本土化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中心。
全球绿色环保产品市场。通过建设海盛东方国际环保城,打造工业及环保设计、认证等环保产品于一体的大型环保商城,推动中国低碳环保产业运营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据悉,目前,海盛东方环保城已有上千家LED、照明灯饰、环保等项目洽谈进驻。海盛东方国际环保产业城占地1100余亩,首期建筑面积50万㎡。海盛东方执行董事陈军介绍说,项目规划建设为国际环保产业综合交易平台,将打造成中国环保产业和世界环保产业联系的纽带。据了解,海盛东方国际环保城首期“建材馆”A、B座,招商率已达到80%,已有上百个国内外知名环保建材品牌进驻。项目将于近期陆续交由品牌商家进场装修铺货,随后将于8月至9月份开始试业。
佛山绿岛重点项目介绍:
1.华南生物质能研究院
华南生物质能研究院的建设目前已得到省科技厅的批准。其主要针对规模较小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开发企业,通过提供“孵化楼”、公共研发平台及配套的会议展览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信息及通讯中心、培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设施,为生物质能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的必需条件,使其尽快孵化、成长、壮大,为生物质能源技术与装备产业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断增强国际绿能岛生物质能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华南生物质能研究院主要依托沃德森建立,吸引国内乃至国际的相关技术团队就生物质能领域展开合作,这也是华南地区首个生物质能研究院。
2.国星光电中央研究院
依托国星光电,建设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综合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创新研究平台。中央研究开发院研发场地达到3000m2以上,科研人员总数达到350人。现阶段建设规模:中央研究开发院研发场地达到2000 m2以上,科研人员总数达到250人。研究院旨在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地推出具有高增值效益的系列新产品。研究院还将参与LED行业各级各类标准的制定,成为创新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平台。
研究院将实行开放服务,接受省级行业或部门、地方以及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
3.佛山市LED产品标准与检测中心
联合佛山照明、国星光电、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等龙头,采取“政府启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的模式,在国际绿能岛建设成立佛山市半导体照明产品标准与检测评估中心。中心将购买引进国际先进的LED检测设备和仪器,创建一流的检测环境;加快对检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根据国家有关监测标准研究和完善半导体照明的检测标准体系和方法,高标准打造一流的检测平台。
4.绿色产权交易平台
为了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禅城目前与广东省唯一的省级产权交易平台—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下称“南方产权中心”)签约合作,共建绿色产业产权交易平台,共同开发佛山市各类企业产权、股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以及排放权、文化版权等权益类交易品种,开展中小企业投融资、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托管和质押业务合作;合作开展CDM项目及合同能源管理、自愿减排交易等CDM相关项目,促进本地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高排放、高耗能企业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这也是省内首个区级行政区域内实行绿色产权交易试点的项目。该项目将从整个绿色产业链的构建出发,采取以股权融资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产权管理、引进战略投资者、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企业短期以及中长期资金需求、提供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交易机制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区内企业设计并提供专业的系列配套服务。
佛山绿岛七大产业:
1.生物质能产业。以发展与生物质能相关的木煤成套生产线装备制造为重点,发展废弃木材制造再生人造板制造、废弃木材破碎清洁除杂装备制造、木煤研发生产、木煤成套生产线装备制造、木煤专用工业锅炉制造等产业领域。目前该产业的龙头企业为沃德森板业有限公司,吸引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团队前来助阵。
2.LED产业。以LED产业的封装与应用为核心,发展LED封装及其原材料、设备等领域,大、中功率、TOP系列LED和光源模组产品,向中游LED封装照明专业化产业进军,同时进军LED外延、芯片、应用及其原材料、设备等领域的研发生产。
3.汽车新能源。以锂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器项目为重点,发展电池正、负极材料、新型高能二次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技术、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和设备。
4.太阳能光伏。以太阳能电池、光伏产品示范应用为重点,重点发展高效双面钝化背点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高效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太阳电池等;大功率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建筑模块化材料等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5.清洁陶瓷装备。支持陶瓷装备企业设备技术更新,推动陶瓷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应用,发展各种陶瓷机械设备和数控精密陶瓷成套设备制造,吸纳国内外陶瓷装备企业落户,巩固国内陶瓷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的龙头地位。
6.生态旅游业。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陶瓷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依托南庄生态休闲区全面打造国际化的生态休闲区,完善景观、酒店、文化、体育等配套功能,发展高端生态休闲旅游。以罗南生态园建设为抓手,突出岭南水乡特色,打造都市型乡村旅游。
7.低碳新媒体产业集群。科学规划低碳新媒体产业园区的功能布局、产品研发、技术支撑和业态拓展,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形成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研发中心及产业园为主体,以多媒体技术和新媒体产品为突破口,集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网络视频、LED媒体、触摸媒体、数字出版、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新媒体产业链和网站集群。(记者/潘珊珊)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