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环境与室内设计师

环境与室内设计师

2011-07-28 来源:《佛山日报》 责任编辑:梁淼 阅读:1749
0 200

   

   温少安简历

    环境与室内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佛山委员会会长、佛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自1999年以来其设计作品多次入选国内设计界知名期刊,并多次获得国内甚至亚太地区的设计大奖。曾参与祖庙路改貌设计并获城市规划综合评审第二名,现专注于石湾公仔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977年,高中毕业的温少安为了找到上大学的出路,开始和一群伙伴画起素描。那时,出生于甘肃的他,一心想着考上西安美院。记得当时陈丹青因油画《西藏组画》风靡画界,也因此成就了一大批青年油画家,上世纪80年代初,不少有志青年就追随者油画家的影子寻梦,而他,就是其中一个。

    “那时,没有老师教,也从没想过请老师,每天只是捧着偶像陈丹青的素描临摹。”温少安回忆。他说,正是那时的基本功训练,练就了他深厚的美术功底。1984年,经过多年的磨砺和三年的报考,他终于收到了浙江美院(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报读建筑设计专业。1988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正是南下最火的时候,毕业分配时,他选择了广东省旅游局建筑设计院,工作地点在广州。“当时我还不知道有佛山这个城市,更没有想过要到佛山来。”刚刚上班一个多礼拜,广州的同学周末带他到佛山游玩,这一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花2块钱从广州坐火车到佛山后,他们一行三人请了摩的直奔目的地——祖庙。“去的路上,我惊奇地发现原来佛山也有建筑设计院,于是就让摩的师傅停了下来。”温少安说,“刚毕业那会血气方刚,也很自傲,看到坐在设计院门口穿着胶底凉鞋的老先生(后来才知道他是当时设计院的负责人),以为就是一个看门的,聊了起来,问他那里需不需要建筑设计人才。当场画了一幅建筑效果图丢给老先生,然后径自去祖庙参观。”在祖庙,当他看到精美的石湾瓦脊时,第一次领略到佛山原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由自主被佛山的这种岭南文化吸引。

    没想到,当时画的那幅画引起了老先生极大的兴趣,并最终使他放弃了广州的工作,投入到开创佛山城市建设的浪潮中。

    “我后来才知道,当时的佛山建筑设计院是求贤若渴的。佛山正处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建筑设计院正面临着原佛山新广场(现已拆)的建筑设计。”他眉飞色舞地说,显得极其自信,“作为被建筑设计院认可并从此扎根佛山的一幅画,也正是当时新广场的效果图。”

    随后的日子,他在建筑设计院,就像一把“美工”刷子,画着当时建筑的效果图,而建筑画成为他当时的主要工作。“当时重要的工程,基本都是由他这把‘刷子’来完成效果图绘画的。除了新广场,百花广场、佛山购物中心、佛山图书馆、南浦新村居民楼等,这些当时佛山的标志性建筑,都留下了他的影子。尤其是伊丹友好交流中心,我记得当时这座建筑还获得过不少奖,其中就有他的功劳。”温少安在佛山建筑设计院的同事、现在是该院经营办主任的罗才泽对记者说。

    这种用笔表达自己创意的本领,直到电脑网络发达的今天,他仍然习惯于此。尽管如今电脑被很多人视为唯一的设计工具,但他认为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一张徒手速写的草图比计算机中的建模能更快更形象地表达设计者的理念。

    就这样,他在建筑设计院一画就是6年。然而,在他看来,这种“建筑美工”的生活并没有发挥他身上的七彩光芒。“顶多,也就是发挥了一种光芒。”

    寻梦

    佛山改变他人生轨迹

    一座旧时的船木,被挖出十八小孔,错落有致地安放石湾公仔十八罗汉,一股强烈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哪里?这是一间属于佛山设计师温少安的工作室,近日记者走进这间隐藏于民居的房屋,不由眼前一亮:三五幅名家字画,若干陶瓷艺术珍品,几只没有把柄的茶杯,无不流露出主人公的创作爱好,将黑白灰色调的房间衬得颇具格调。

    “我们与设计为邻,生活又怎能缺少设计?你看,我给十八罗汉量身打造了一个特别的家,视觉效果很震撼吧?”说这话时,温少安一脸的骄傲自信。

   作为中国室内设计学会佛山分会会长的他一向张扬,血液里流着西北汉子的狂傲不羁,怀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尽管长江后浪推前浪,但年已48岁的他,依然坚信自己迎来了一个设计师的黄金年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来到佛山这座城市,就从未停止在设计路上的奔跑,从原佛山新广场到南浦新村,从市图书馆到伊丹友好交流中心大楼,从祖庙路改造到石湾公仔的艺术展馆,今年还出版了《勤学务实》的个人作品集,浑身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我觉得我身上有七彩光芒,现在还有很多颜色未能挖掘出来呢!”

    这般话语,也只有从他嘴里蹦出,颠覆了一般设计师沉默寡言印象,怪不得有人说他擅长炒作,他不以为然:“炒作?确切说应该是运作!光埋头苦干不行,要学会吆喝。石湾公仔就缺少包装吆喝,否则它的艺术价值远不止今天之位置。我们就是要让所有大师富起来!”

   他的大学老师吴家骅对于这位学生的种种举动自有看法: “出书不是炒作,言之有物的学习总结是有益于设计者的。”

    筑梦

    唱响佛山设计旋律

    出来后,他到顺德一家装修公司当设计师,说是设计师,却又兼负着工程预算、监理等职,学到了很多设计以外的东西,极大调动了潜能。后人他又受大学导师邀请,赴深圳大学任建筑设计专业的老师。1999年,他又回到佛山,怀揣着25万元,在发展大厦开了一间个人工作室,专门做建筑及室内设计,朝着个人的理想奋斗。

    然而,事实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当时的佛山,并没有设计的土壤,那时人们装修,都没有付设计费这一说。

    “必须得寻找出路。”他这样对自己说。当他从老师那里得知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即将举行时,一场新的设计在他脑海中荡漾开来——他希望能将这种全国性的设计师年会搬到佛山,并借此在佛山喊出设计的口号,唤醒人们对设计的认识。

    当时,他的手头只剩几万元,历尽周折,终于如愿。组委会最终同意第十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年会在佛山召开。于是,全公司人员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全力以赴搞好年会。

    找来合伙人,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北京的设计专家等等,忙活起来的他,发觉自己除了有设计才能,还有营销天分。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到2000年11月年会召开的时候,一场秀佛山、秀设计的年会开幕式在他的策划设计下,美满地拉开了年会的序幕。直到现在,他还清晰地记得十年前那个晚上:在石景宜艺术馆前,当全场灯光熄灭,唯一亮起的是代表佛山的传统工艺彩灯,随后全场灯光随着一支长号慢慢吹起魂断蓝桥的主题曲慢慢亮起,最后,在学会会长等人接下彩灯的红色面纱时,它打出的学会名称让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惊叹于佛山的传统工艺的精湛,更惊叹于设计者的创意。

    那一年的全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年会,成为当时最火爆最成功的一次。作为设计师同行,谢智明当时还是一位刚入行的年轻人。他回忆说,“当时在佛山,设计师基本是没有设计费可收的,那一次的设计师年会改变了这一状况。更难得的是,他还组织设计师大奖赛,并带领佛山设计师参加全国性的大奖赛,为佛山设计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将很多佛山本土设计师推向公众,就这一点,他功不可没。”

    就在年会的第二年,佛山设计界获得了大丰收,在全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中,佛山捧回了11个奖项,有室内设计的,也有建筑工程设计的。

    “设计,其实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变我们生活,只是我们并没察觉,一如当时的佛山传统文化”,而温少安策划的这次设计师年会开幕式,让人们切实地感受到,原来设计是如此的美好。

    圆梦

    设计与城市文化共存

    当然,成功策划设计的第十届中国室内设计师年会也让温少安出尽了风头,一时间,媒体对他的采访接踵而来,让他顶着设计师的“光环”,也为他的工作室招揽了不少生意,找上门去请他们做设计并愿意出设计费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却没有因此而沉迷。他又力图参与到城市建筑的发展规划和佛山本土文化传播的浪潮中。

    2002年,当他获知祖庙路将要改建时,就志在必得。“我们当时现场实地勘测、跑遍档案馆,前后共收集了一年的资料,期间还两次到上海新天地,吸收其成功的经验。”他说,“当时的祖庙路虽然有祖庙这一文化底蕴深厚的建筑,但是沿路建筑却很随心所欲,上个世纪70年代的、80年代的、90年代的建筑都有,没有统一的规划,杂乱无章。”想起那些忙碌的日子,他觉得再辛苦也值了。最终,在他那本约50页的标书中,为祖庙路两边的建筑全部都建了档案。他在改造投标书中清晰地注明了该留什么,该拆什么,拆了应建成什么样子等等。也正因此,他们的方案在当时投标的6份方案中脱颖而出。改造后的祖庙路统一的灰色调很有一种岭南文化的气质,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尽管当时他在方案中提出的“空中新天地”概念、车流下沉的概念等没有在祖庙路的改造中得以实现,但也成为佛山后来城市发展的借鉴,为东华里改造打了信号弹,季华路文华公园段车流下沉等也是受其启发。

    对佛山城市文化尤其是石湾公仔文化的传播,是他“野心”的另一方面。曾在年会中与温少安有过合作的东鹏陶瓷梦之家事业部总经理谭浩深表示,在传承石湾陶瓷文化方面,他早有涉及,提出了新东方主义的理念,并提出将现代陶瓷文化与500年薪火相传的石湾陶瓷文化相结合,将古代的陶瓷文明发扬光大的想法,表现出了对佛山本土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如今,他的视角再次触及佛山城市文化的设计范畴,“佛山的工艺美术大师不少,传情传神的石湾公仔也独具韵味,但是,与景德镇陶瓷相比,这些大师的作品名气却远远不及后者。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艺术品的包装设计。”

    “石湾公仔摆在大街上,再传情的作品,也只能是工艺品,只有经过包装设计,放在展厅,打上聚光灯,才能完美地展现作品的美,也才称之为艺术品。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这种工作。”对于现在的新领域,他显得信心十足。据悉,他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设计的艺术展馆即将竣工,给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封伟民设计的艺术展馆已经投入使用。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