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卢伟:光有规模不够 创新与效益要双赢

卢伟:光有规模不够 创新与效益要双赢

2011-03-26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郑建 阅读:1177
0 230

    淄博是我国北方陶瓷的主产区,有“北方瓷都”之称,陶瓷企业几百家,陶瓷产品年交易额达上百亿元,很多产品甚至畅销海内外。然而,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企业只能贴牌或打广东牌,走薄利多销的路子;直到最近几年,当地陶瓷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当代国窑”的品牌逐步树立,情况才得以改观。

    淄博陶瓷产业曾经走过的道路,值得很多行业借鉴与思考。应该说,光赚吆喝不赚钱、光有规模效益不佳的现象,在我省传统产业中不乏个案。众所周知,山东是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钢铁、煤炭、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占到三分之二强,然而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品牌意识差等诸多短板是不少企业规模之外的另一面。规模上去了,效益并未相应提升,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难题由此而生。产能很高但利润“薄得像刀片”,企业未来向何处去?靠规模取胜必然带来高耗能、高污染问题,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哪儿?产业层次低,导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改善民生、搞社会建设手头也必然不会宽裕。

    可见,光有规模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规模和效益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规模,生产成本很难降下来,不可能有很高的效益,但光靠规模没有品牌,不思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也走不了多远。只有在产能扩大的同时,向提高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提高品牌意识、创新意识的方向努力,做到规模和效益并重,传统产业才不会变成夕阳产业。

    要想规模与效益双赢,创新是关键。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工艺、技术的革新与品牌建设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对于产品线比较成熟的传统行业来说,效益低下往往源于工艺流程的落后、生产技术的落伍,以先进技术再造生产流程,对整个产业链条吃干榨净,是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烟台有个黄金企业,通过工艺流程再造,将有毒的黄金尾矿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在矿渣中回收贵金属,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传统产业,产品相似度高,品牌与服务起决定性的影响,能否形成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往往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拿纺织行业来说,不少企业只能在微利下生存,但我省纺织业叫响了“魏桥”、 “孚日”、“艺达”、“即发”等一大批名牌产品,一般人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客观而言,山东“经济大省”地位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产业的大力发展,正是由于传统产业雄厚的发展底蕴,现在我省经济的问题是由大变强而不是由小变大。但规模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只有多在优化升级上下工夫,多在提质增效上探路子,山东经济的这根支柱才能越来越稳。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