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时间3月28日晚8时40分,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这桩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尘埃落定。
这种大手笔的收购行为,在陶瓷行业还十分罕见。去年底福建漳州万佳陶瓷工业有限公司成功并购了在美国有65年历史的国际知名陶瓷企业——西方窑业有限公司,较多的还是国外品牌,如此前的乐家收购鹰牌卫浴,日本伊奈公司收购美标亚太区9国业务等。几天前,科达机电以9.6亿元并购了陶瓷压机龙头恒力泰公司。
对于收购问题,有人坚持忠贞不二,更有人认为识时务为俊杰。若干年前,一位行业知名人士坦言,要把企业做好,风风光光地“嫁出去”。言外之意就是被国外知名陶瓷品牌收购,并不是一件坏事。
其实,不管是嫁出去,还是娶进来,都是一种成功。能把自己风光的嫁入豪门,或是娶进门比自己实力还强的企业,这不仅是实力的比拼,更是观念的较量。吉利收购沃尔沃,对于陶瓷企业而言,意义深远,值得思考。
目前,我国陶瓷业尚处于盲目的但有意识的扩张运动中,且乐此不疲。新建生产线,扩充产能,让自己做到行业最大。但无法想象若干年大浪淘沙之后,有几家能存活下来,践诺“剩者为王”。并购国内的陶瓷企业,增强国内市场的话语权,是安内的举措,也是攘外的前提,更是进军国际市场的基础。眼上的水泥行业,并购之风盛行,中国建材、中材集团、冀东水泥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实施兼并重组战略,都在重新划分水泥的市场版图,陶瓷行业却仍在走“衍生”的自我繁殖发展之路。
中国新闻网在报道吉利收购沃尔沃时采用了《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上演蛇吞象》的标题,“蛇吞象”可谓一语双关。一家只有13年发展历史的民营企业,收购了一家有着83年辉煌历史的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超乎想象。这也充分说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借助收购的踏板,拓展国际市场,已不是新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茁壮成长,应该说已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和实力,关键要有胆略把思想变成行为,把梦想变成现实。陶瓷企业更需解放思想,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收购行为,特别是收购国外资产,不是眼光只见其资产雄厚,借金融危机,抄底以低廉价格收入囊中,捡了个大便宜。应该是借机利用国外先进经验抓好自主创新,不仅是收购资产、品牌,还有技术、人才,这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目前有众多陶瓷企业纷纷酝酿在国内及国外谋求上市,其实这些陶瓷企业是缺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钱应该不成问题,也不是问题,那唯有发展理念这一解释了。众多企业和品牌历经百年而基业长青,它们没有仅在国内称雄,只有在国际市场这个更大的平台上,才能最终看出谁是最后的赢家。
古人云:“善谋者谋于势,不善谋者谋子。”作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陶瓷业,要靠自己的努力改换自己的门庭,改变自己的命运。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呼吁和鼓励民企“走出去”。相关部门也在制定出台鼓励“走出去”的政策。今年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听取发言后,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就提到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还就“走出去”强调了两点:一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二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生力军和主力军的作用,在正在到来的“走出去”浪潮中,将再次充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时势造英雄,陶瓷企业,你将如何作为?(冀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