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终于,可以内心平静地面对这种新旧更迭。
没有惶惑不安,亦没有依依不舍,唯有:心存感恩、充盈欢喜。
2018年,是我在中国陶瓷网的第一年。与我一样,还有好几个团队成员都是在这里的第一年。虽然,中国陶瓷网正值韶华:已经整整16岁了。
这一年时间过得飞快。快得我们都来不及彼此熟悉,就直接投入了打仗一样的项目前线。用“南征北战”、“马不停蹄”来形容这一年,再恰当不过。
从新年伊始的两上北京城(4月11日,2018年陶瓷十大颁奖),到4月陶博会及5月工业展的两个展会追踪报道及直播;从 6月策划启动的杭州站调研和9月完成的上海站一城一活动到10月份的两城调研结果分享会;从11月的广州设计周跟进报道到12月的各类战略合作签约,再到即将开启的温州站调研和又一次北京之行……
这一整年,我们马不停蹄、我们笔耕不辍、我们克服困难、我们创写新高!
2018年,中国陶瓷网陶瓷十大颁奖典礼,现场为历届规模之最;
2018年,中国陶瓷网开行业先河,第一次推行“每座城市30个一对一采访并落地‘一城一活动’”调研模式,反响强烈;
2018年,中国陶瓷网百度权重持续攀升,实现了从5到6的跨越,位列行业权重之最!
2018年,中国陶瓷网勇敢地迈开步伐,向着终端流通渠道商前行,大胆地展示自己,令粉丝群体充分覆盖至终端……
回顾起来,这个2018年,可圈可点的地方似乎还不够多。可将上述事件一旦展开,放入中国陶瓷网全面变革、团队重整的元年来说,则每个项目都可圈可点。而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许许多多关于奋斗、关于相处、关于感恩和关于团队成长的故事,令人难忘!
我们忘不了,3月初北京乍暖还寒的冷冽气息和与寒气一样缺乏温度的陌生面孔;
我们忘不了,6月底杭州的瓢泼大雨和雨后持续的高温炙烤、热浪扑面;
我们忘不了,9月中旬的上海滩,暑热稍退、秋高气爽。
我们更忘不了,在这些城市里,遇见的每一个人、历过的每一件事,无论陌生的还是熟悉的,都跟随时空一起,收进了历史和回忆。
他们,或是小面店的阿姨、小旅馆的前台、滴滴车的司机;或是瓷砖代理商、卖场负责人、整装企业老板;又或者是室内设计师、区域协会负责人、家装联盟领导;甚至只是,马路边、家居卖场里或地铁公交上,我们随便遇见的某个路人甲。
无论是谁,现在在哪里,都是我们前行路上,伸出援手的人。对第一次见面的我们,给予了足够的信任,提供了便利与帮助,才令我们2018年的“南征北战”与“马不停蹄”有了——结果!
挥手告别2018年时,每个在这一年遇见的人,都值得在此诚恳地说一句:感谢遇见,感谢有你!
当然,回顾2018,更忘不了,经历上述一切过程当中,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不离不弃的团队战友和网站合作伙伴及读者们!
我们彼此匆匆相遇在中国陶瓷网,又匆匆出发在中国陶瓷网;成长在中国陶瓷网,磨合在中国陶瓷网,又壮大在中国陶瓷网。
如今,一岁光阴荏苒,岁末翩然而至。
过去,无论我们的相处是开心还是不快,是默契还是不畅,它终将随着2018年的离开,被打包进“过往”,终将坠入岁月的尘埃、悄然沉寂。
但未来,正借着2019年新年的脚步,款款而来。
至此新旧更迭之日,作为中国陶瓷网的主编,在对过往一年里遇见的每一个人、历过的每一件事都报以诚挚的谢意,说过隆重的“谢谢您”之后,我只想小啜一口清茶,淡淡的对岁月说一句:再见,2018!你好,2019!
——像是,对一个久违的老朋友一样,面带微笑、内心欢喜。
2018年12月31日
潘春花
关于作者:
潘离竹 本名潘春花,曾用笔名“茶二公子”等。2006年毕业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名忠实的媒体人,12年媒体从业经验。曾先后任职于:《信息时报》、《珠江商报》和《创新陶业》、《陶瓷信息》,现就职于《中国陶瓷网》,任网站总编辑。人生信条: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生命仅有一次,务求生如夏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FcjOitrybQs57ac-kitNQ)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