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观点】马 江 :陶卫企业遇防治污染挑战

【观点】马 江 :陶卫企业遇防治污染挑战

2013-11-17 来源:《创新陶业》 责任编辑: 阅读:1221
0 0

    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通过推进能源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环保部近日发出《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对于企业偷排偷放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1月5日,佛山环保局发布《佛山市关于实施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加大产业提升整治力度,对陶瓷、玻璃、铝型材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实施行业整治再提升,收严陶瓷业的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同时推进陶瓷业使用天然气等,确保污染物的稳定达标(《创新陶业》2013年11月7日)。

     11月7日的《创新陶业》报,不惜版面,刊登了三篇关于大气污染防治、陶企如何迎接挑战的文章,足见环保的紧箍咒已是越念越紧。此次佛山出台的《意见》,把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脱氟,降低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及推进陶企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重头戏。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陶瓷业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不久前国家工信部制定的《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清洁生产提出了多达五项的具体标准要求,对工业废水、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提出了严格的准入标准。作为曾经的“三高”产业,或许并非雾霾的主要制造者,但作为耗能大户,污染物排放量的重点监控行业,对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并不能脱离关系,因此,大气污染防治对陶卫企业也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

    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及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陶瓷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污染物的排放问题是迈不过的坎。对于日趋严厉的节能减排趋势,从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诸多方面,均对陶瓷业提出了严峻挑战。陶瓷企业不管是主动出招,还是被动接招,面对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实施,一方面要提高认识,把包括大气污染排放、节能减排、能源限额标准等作为激励企业成长和蜕变的有力推手,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投入技改,动真格治理,促清洁生产,保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综合考虑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持续发展、整体提升,这样不仅可以获取大气污染防治的既定成果,更能以点带面,实现企业综合治理、节能减排的全面胜利。

    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出台,有业内人士称,陶瓷企业一方面要综合考虑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成本,不能简单地只考虑自身效益,更要考虑环保效益、社会效益,要站在行业的高度考虑环保问题,更要站在行业的高度共同维护行业的利益,一旦行业遭遇政策“雾霾”,所有企业都无法安身世外。另一方面,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助于企业全方位地搞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生产出合格的、真正绿色环保意义上的陶瓷产品,同时也是陶瓷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

    既要青山绿水,又能自由呼吸,是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作为生产生活必需品、又不可避免产生污染物的陶瓷企业,不管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为企业的可持续长足发展,对大气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都是责无旁贷。特别是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为主旨的大环境下,在打造升级版、第二季、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陶瓷企业既要从主观意识上,加大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在内的节能减排的重视和投入,前期使用清洁能源、中间使用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末端做好净化处理、循环利用和无害化排放,同时辅以严格标准的监测和管控,从而让陶瓷企业远离污染源名单,并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作出新贡献。

    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路子,已成为历史。为治理、修补曾经的亏欠,更为未来发展的一路坦途,陶瓷企业在思想认识上要转变,在行动上要落实,在预期效果上要决胜决战。目前,从法律层面已建立起对任何超标违法的污染排放主体实施最严厉的惩罚、构筑有威慑力的治污惩戒机制,已有个人、企业为此付出代价。而通过有力的制度性改革、政策性推进,可以督促企业真正将“转变发展方式”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有望改善陶瓷业高能源、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及行业、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政从中央到地方的具体表现和“落地”政策,全国最大陶瓷产区的佛山市重磅出击,为全国陶瓷业带了一个好头。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整治行业,陶瓷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的路,还很漫长。大气污染防治,是对节能减排的又一次加码,是对陶瓷企业雪上加霜的又一次考验。陶瓷业能否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让我们满怀信心拭目以待!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