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姚奇恒:中国瓷砖设计应摆脱只为市场而生

姚奇恒:中国瓷砖设计应摆脱只为市场而生

2013-06-07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 阅读:2793
0 0

    姚奇恒,湖北省鄂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事陶瓷设计及工艺研究近三十年。1977年开始进入陶瓷行业,从事过日用陶瓷、工艺瓷的造形设计,并深通丝网制版、釉下花等工艺。在湖北省及全国多种陶艺评选活动中获奖无数。1982年,在湖北鄂州从事陶瓷包装设计,其设计创作的“蒜醋汁”器皿造型获1987年全国金奖。鱼腥草酒瓶造型获1989年全国银奖。潜心十几年,独创晶画艺术,1992年进入外企从事陶瓷的釉料、色料、印花釉、印釉、网版设计及坯体的研发调试,2004年进入淄博金狮王陶瓷工作至今。2010年,他以“师自然,师造化”为设计理念,推出了“泰山石”、“菊花石”、“燕子石”等“中华奇石系列”仿古艺术砖产品,其中“泰山石”仿古砖产品,青石中间杂白纹,纹理自然,色泽哑暗,有一种雄浑豪壮之美感,堪比原石。该产品更是获得了第七届中国陶瓷新锐榜“年度最佳产品”。

    在这次采访姚奇恒总工艺师之前,记者已经有幸与姚工有过几次简短的会面,虽然大多是礼节性,但是姚总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不但时常提示晚辈们一些生活小细节,而且愿意给晚辈讲解一些虽然在他看来是简单易懂的陶瓷知识,但是作为晚辈,却感受到来自长辈的思思关怀,觉得是一位值得信赖的长辈,并极具大师的大家风范,为人儒雅、细致耐心,用江湖俗语来说,特具“大哥”气魄,愿意“罩着”我们这些小晚辈。但是对于稍年长的一辈,他认为你应该懂的时候,你没能做到位,有时候他又会展露其“凶”的一面,这就是作为艺术大师的姚工双重性格,一个实实在在的性情中人。

    记者较为仔细观察过姚工设计的各类仿古砖,他设计规划出来的那些“小宝贝们”,神态色泽各异,却又独具神韵,无论如何观摩,都能够直观清晰的表达独有的意境。谈及此次荣获由意大利专业评委评选的唯一金奖时,其又展露出对自己设计产品得到认同的满足与欣喜,而这种欣喜却又仅仅只是对产品设计理念的推崇,而非设计成功后的自满。

    谈及目前中国瓷砖设计的现状时,表露出对行业发展的深深忧虑,对中国品牌不够世界化的懊恼,一方面极为推崇意大利、西班牙等瓷砖强国的瓷砖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瓷砖仿造的深恶痛绝,同时对中国文化未来将广泛应用于中国瓷砖颇有信心。对中国瓷砖从中国仿造向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转变可以给予期待,他以瓷砖工艺师的身份呼吁中国瓷砖设计能够更沉稳、更投入、更理性一些,摆脱现今的生存型困惑,实施多一些发展型企业的“责任”。

    对于中国瓷砖设计,几乎可以用一个不够恰当的比喻来形容,犹如一群没有目标与方向的“原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置诺罔闻,这是中国瓷砖设计界的损失,“什么时候中国绝大多数瓷砖企业不再只考虑生存,而更多的是考量企业的长远发展时,中国瓷砖创造的诞生也将为时不远,那时中国瓷砖品牌也将实现完整意义上世界化”。

    在姚工对行业的忧虑、对模仿的痛心疾首的背后,也许他明白,只有行业的创造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创造性设计产品得到更大的应用,更能体现瓷砖工艺师的价值。于是,其认为未来中国瓷砖市场,也将出现以设计引领瓷砖市场的发展趋势,艺术的价值能还得到更大的发挥。

    针对中国瓷砖未来的方向,姚工推崇的意大利等瓷砖强国的设计瓷砖的模式,也可能出现在中国,并以此为基础诞生一批批优秀中国企业,其认同未来瓷砖的发展出现更多、更丰富的定制化趋势,瓷砖的生产、设计、销售有望实现完全剥离。 

    瓷砖艺术没有国界

    中国陶瓷网:首先祝贺您作为总工艺师设计的“青花瓷”瓷砖荣获意大利专业设计师评选的唯一金奖!先请您简单谈一谈获奖的一些情况。

    姚奇恒:谢谢!评选活动是由意大利陶瓷机械协会、意大利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及陶城报联合举办,评委全部由意大利业内专家和专业设计师组成,可以说是从意大利瓷砖的角度,对中国建筑陶瓷产品设计的一次检阅。而此次参与评选的瓷砖要求必须是全部用意大利设备,然后对中国本土化产品进行评比,参与此次评选的作品大约100多个,参与的品牌包括博德、新中源、新明珠、东鹏、简一、汇亚等众多中国一线瓷砖品牌,我们获奖的作品是一款“青花瓷”作品。

    中国陶瓷网:那您认为“青花瓷”能够获得唯一金奖的原因是什么?

    姚奇恒:由于此次参与评选的产品都必须是意大利设备生产的产品,而目前中国瓷砖产品的品牌辨识率普遍不高,“青花瓷”则并非如此,无论在色泽、工艺还是艺术表现形式,均出乎他们的意料,从而能够得到较高的评价,他们对于常规化的瓷砖,在意大利也经常见到,审美视角上不具备优势,最终青花瓷脱颖而出,体现中国文化的“青花瓷”成为他们公认的佳品。

    作为瓷砖工艺师,个人一直秉承用中国文化的元素来展示瓷砖的美观,这类瓷砖设计手法应用在欧洲也出现过。如西班牙雅素丽瓷砖就有一款专门展现玛雅文化的产品,理念同样是对远古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文化的瓷砖已经脱离了工业品,是艺术品,已经赋予了瓷砖文化丰富的内涵。

    中国陶瓷网:那您觉得应该如何看待意大利评委们眼中的产品差异化?

    姚奇恒:这种差异化现象更多的是源自两种不同瓷砖的制造理念,在不同制造理念下形成的产品,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不尽相同。

    一个产品,不能简单说它的好坏,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瓷砖设计理念上,窥见产品的差异化与独特性,中国瓷砖更多的是在模仿,模仿意大利、西班牙瓷砖的外形,却没有模仿到他们瓷砖制造的核心理念,中国瓷砖现实是需要推崇的是一种适合自己理念的产品体系,虽然不一定是意大利模式,但是我们如何形成自己的产品差异化形象,这方面我们创造性不足却是不争事实。

    作为瓷砖设计师,在设计生产瓷砖之前,一定要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瓷砖设计的方向要正确,不然我们现在瓷砖设计就不会落后于意大利等瓷砖强国,如果产品的方向没有定位,那对企业发展、品牌的形成都是灾难。

    中国陶瓷网:那当今世界瓷砖强国,他们的瓷砖在品牌差异化及领先我们的因素及理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姚奇恒:意大利、西班牙的模式有一个特征,他们的瓷砖生产工厂是没有设计师。瓷砖的设计是在生产之前就已经规划。瓷砖的设计、生产乃至应用都是完全剥离,瓷砖的源头是有专业的瓷砖设计公司牵头,将瓷砖工艺、色釉料、样式、款式乃至后期的装修效果等一整套前期详细完备的瓷砖方案转售给陶瓷生产企业,再由陶瓷生产企业按照设计公司要求的工艺条件、色釉料去寻找机械设备及色釉料等配套材料,然后才是瓷砖生产。

    这其中可能因产品工艺条件及色釉料等材料需要,创新产生新型设备乃至原料,并最终孵化出创新型或辨识性强的特色产品。遗憾的是,中国没有形成类似的专业化产业链模式,这也是意大利、西班牙领先我们的重要原因。意大利等瓷砖强国以设计公司引领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制造的体系,成就了他们瓷砖强国的实质。

    专业设计公司存在的好处就是,他们更多的从装饰效果、艺术的表达上来规划及设计瓷砖,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更具有独立性与前瞻性,能够摆脱单纯为了生产而生产的困惑,真正实现瓷砖的美观呈现。

    建立中国瓷砖创造体系

    中国陶瓷网:目前中国瓷砖制造放在世界发展潮流中,处于什么样的态势?

    姚奇恒:中国瓷砖制造更应该称之为中国仿造,企业制造不应该是为了生存而生产,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发展而生产,摆脱单纯的生存型困境,真正步入发展型企业的轨道。

    虽然我们都不太愿意承认我们是中国模仿,但是中国瓷砖模仿却真真切切的大量存在于现实中,比如意大利出现了喷墨机技术,我们开始模仿,意大利出一个新产品,我们迅速仿制。企业生产没能从自身企业及品牌特点出发,着眼艺术、文化、基建等需求,去生产有特点的瓷砖,更多的是为了抢占市场,完全是盲目的仿制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受欢迎,就上什么生产线,出什么类型的砖,从宏观及微观上相结合去规划定产品,更是无从谈起。

    中国陶瓷网:那“中国仿造”该怎样去改变乃至实现超越瓷砖强国?

    姚奇恒:虽然我们一直认为,随着意大利、西班牙的设备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瓷砖产品与世界的差距缩短了,无可非议的是,在某些方面,我们通过引进设备确实提升了瓷砖的制造水平,但是我们无法通过引进设备而改变我们瓷砖制造体系,瓷砖创新的理念体系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不能简单说我们的瓷砖制造体系也可以学意大利等瓷砖强国,但是如何将中国瓷砖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中国瓷砖品牌价值,则需要更多的企业去探索与实践。今天我们的模仿像模像样,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与世界瓷砖的核心理念差距反而拉大了,学到了部分“形”,而没有学到瓷砖制造的“神”——瓷砖的设计理念。

    目前中国陶瓷行业无论产量还是质量均达到极致,我们不能再停留在模仿上,需要通过产业的升级与产品创新来实现更大的发展,否则我们永远停留在模仿阶段,企业发展、产品创新都将受制于人,中国瓷砖也将逐渐被世界遗忘、抛弃。

    中国陶瓷网:中国的瓷砖要摆脱模仿现象,在瓷砖创新上,有哪些是值得深入扎根探索的?

    姚奇恒:在瓷砖设计的理念,完全可以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传统的文化中吸取精华,通过不断尝试、不断取舍,直至实现创新中国瓷砖。如果能够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应用到瓷砖领域,那中国瓷砖制造将实现较大程度的飞跃式发展。

    在瓷砖的设计上,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瓷砖工艺师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文化元素,进而创造性设计中国特色的瓷砖。我们中国瓷砖工艺师心态应该比较浮躁,在快速化的生产体系下,深度的思考时间极为不足,更多在于快速设计产品,抢占市场,维持企业生存。

    中国陶瓷网:在艺术之上,中国瓷砖品牌价值的真谛在哪?

    姚奇恒: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瓷砖制造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很多好的元素,包括皮影戏、剪纸、秦砖汉瓦等,均可以纳入到今天的瓷砖设计中来。如何将瓷砖的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实现融合,留给中国瓷砖工艺师的空间是无比广阔。

    同时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将中国的优势与世界优势相结合,并通过中国化的创新,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瓷砖,形成中国瓷砖的品牌,这样才敢说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瓷砖品牌不等同瓷砖创造

    中国陶瓷网:现今中国建筑陶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品牌企业,您觉得应该如何看待现今的瓷砖品牌价值?

    姚奇恒:现在建陶企业品牌确实在不断提升,但是企业最终要成为的是大而全的品牌,还是精而专的品牌,抑或具有特色化产品价值的品牌,关键的是企业如何去规划品牌,在规划之前应该清楚品牌到底是什么?

    企业运营品牌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但是除了销售品牌之外,企业还有社会责任、行业责任,而且似乎后者的品牌价值更大。

    品牌价值中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品质、人文等因素。品牌不仅仅是为了促进销售,大规模开展各类宣传广告而形成的品牌,品牌应该是企业从产品到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创新得来。品牌的价值,更多在于形成产品的辨识度,产品品牌价值体系的建立,包括技术力量的支撑、忠实客户的认同等。

    中国陶瓷网:那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该如何定位与协调?

    姚奇恒:问题是我们现在的企业,更多的是只有生存(生存型企业),没有发展(发展型企业,情绪明显激动)!企业发展要有清晰品牌规划定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部以及未来该如何走,以年度为时间点的企业发展规划,然后才是如何协调性执行,需要清晰每个不同发展阶段如何品牌着力点在哪?

    现今行业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吻合了生存型企业,还谈不上发展型企业。作为制造型企业,除了维持正常的企业业绩的产品之外,还应该有自身的创新型核心产品。而今我们企业核心产品在哪里?产品辨识率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只有通过自身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从不同的消费群体中赢得市场,而不是现今我们流行的,那个产品好卖,大家都蜂拥而上去抢这块蛋糕。

    畸形化的市场弊端尽现

    中国陶瓷网:中国仿造确实在陶瓷行业极为普遍,那您认为从市场角度应该看待仿造现象?

    姚奇恒:仿造现象一方面由于企业是民营,老板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企业生存,然后才是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企业仿造,这不是正常的现象,完全是发展的急功近利行为。如2013年上半年全抛釉、微晶石表现非常火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全抛釉微晶石都卖疯了,特别是淄博,有100多条线在生产),那它们就是中国瓷砖的主流产品吗?显然不是。现今市场上全抛釉、微晶石只是表面看上去很华丽,它的实用性、美观表达,都极为单一化。

    我们现在市场出现的微晶石,绝大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微晶石,很多微晶石只能称之为“透明干粒”、“透明釉”或者“透明熔块”,有晶相的瓷砖才能称之为微晶石,没有晶相就称之为微晶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忽悠消费者的行为。中国并不是没有真正的微晶石,像博德等企业生产的才是真正的微晶石。

    现今市场销售如此火爆,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全抛釉及微晶石的生产中来,当产能出现过剩时,那如何实现销售呢?价格战不可避免,所以我现在很担心6月份以后全抛釉、微晶石的价格会降下来。(文/段荣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陶瓷网”的网页作品,如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其他延伸内容,版权均属中国陶瓷网所有,欢迎其他媒体转载借用,但必须注明出处为“中国陶瓷网”,如有原创记者署名的,也须标明原创记者的名字。本网站一经发现其他媒体违反了以上版权声明,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