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神秘的元青花

神秘的元青花

2006-09-18 来源: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欧阳柯 阅读:1738
0 200
       元青花鸳鸯莲池纹大盘 

   青花瓷又称青花,是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的瓷器,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近年来,随着国内收藏的不断升温,元青花以其神秘、难于考证的“断层之谜”,成为藏家关注的焦点。  
  
  青花起源于唐代,被称作原始青花。此前我国的瓷器都是单色瓷,青花是彩瓷的第一个出现形式。至今,唐青花只发现两片残片———青花宝相花纹残片和青花菱形纹残壶。到了宋代,各窑不再继续烧制青花瓷,青花的突然隐没,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断代之谜”,至今没有得出确切的答案。 

  目前国内被专家确认的元青花完整器只有100多件,80%为出土品。国外有200多件完整器和大量残片出土,其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就有80件完整器。 

  由于存量稀少,元青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专家认为,元青花上承宋瓷,下启明清瓷,首先,它在烧制方法上有了突破———采用釉下彩技术。其次,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元青花的珍贵,还与进口料有关,其中一种苏麻离青料,原产于波斯卡山夸姆萨村,古文献记载为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带回中国,往往用于青花的点睛之笔。 

  我国著名古陶瓷鉴赏家张浦生曾经来到海南,对在西沙群岛打捞出水的青花残片进行研究。虽然瓷片在海里浸泡了600多年,布满碳酸盐沉积物或珊瑚残骸,但钴料绘制的图案发色未退,基本的纹饰也在,神韵犹存。张浦生肯定了其中8件小罐和部分残片的确是元青花,但可惜的是没有大件的青花完整器。张浦生因此告诫大家,元青花仿品无处不在,收藏元青花需要谨慎再谨慎,一定要注意观察器物是否具备真正的时代特征。 

  元青花有白地蓝花、蓝地白花、青花釉里红三种,其中以白地蓝花最多。可能与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有关,元青花质地厚重耐摔耐磨,器底为不带釉的毛胚,造型上讲究整体浑圆,画艺上则稍显夸张。 

  鉴别元青花有“四看”:看器型,瓷器的口、沿、颈、腹、足底是否具有元代器形的特征。看釉色,元青花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偏白或偏青。看青花,元青花发色不稳定,青花会出现晕散现象。看光亮度,元青花为柴火烧制,光泽温润匀均,而仿制品多为炭炉烧制,火气大、层次感不一,视觉上给人“贼光满面”的感觉。此外,元代青花很少写款识,鉴别时一定要留意。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