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在年度各类评奖中,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翘楚,华为公司总会榜上有名,但就是这样一个行业领先、体量庞大的企业却时刻居安思危。
近期出版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再次引来企业界、管理学界以及社会大众对任正非和华为的诸多讨论。业界不断追问,华为成功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在该书作者看来,真正的“华为之魂”是其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任何企业都很难保证自己可以一直顺风顺水基业长青。强大如华为者,也在不断对自己提出警醒。
华为在向西方学到了许多好的东西的同时,也染上了许多相同的病症,比如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商僚主义、缺乏忧患意识等等。
但更大的问题是,从上到下,如今华为的员工到底盯的是客户还是老板,将屁股对的究竟是谁?其反复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是否仍在发挥作用?它是否患上了“组织疲劳症”?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市场竞争中,华为之困何尝不是国内众多企业之痛。
面对如此困惑,作为企业的掌舵者,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有必要继续追问:是什么样的信念与精神支持着企业发展?什么才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信条?应当弘扬什么,抑制什么?
只有明确了这些,才有可能凝聚和引导全体员工向着设定的目标迈进,避免文化信仰危机的发生。
对不少中国本土企业家来说,“核心价值观”还是一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概念。这是一种在财务尺度之外的衡量企业经营行为好坏的价值尺度。
财务记录只能告诉这个企业“有什么”,但这种价值尺度能告诉这个企业“是什么”。没有这种价值尺度,企业就极易把机会主义当作战略调整,在一次次“无主题变奏”式的“战略调整”中被各种“商机无限”的项目和业务拖向经营的沼泽地。
万般神通皆是术,唯有道才是根本。核心价值就是一个企业之“道”,有了这个“道”,一个企业的成长才可能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方式“长大”,而不是焊接、捆绑式地“做大”。
如今,即使是很小的企业,也会打出诸如“诚信”、“以人为本”、“团队合作”、“创新”等表达价值观、宗旨、精神之类的话,但能不能做到只有天知道。
只要看看曾以“沟通、尊重、诚信、卓越”为自身价值观的美国安然公司,因唯利是图,采取欺诈手段牟取暴利并最终破产。你就明白,这些词语同样可以是虚伪的代名词。
核心价值不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价值观非但不能体现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反而会使企业逐渐沦为平庸之辈。
当然,对于渴望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言必信,行必果”,企业上下达成共识,矢志不渝去践行,基业长青才可能实现。(文/佛山日报记者 段晓宏)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