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未过剩产业在哪里

未过剩产业在哪里

2012-10-24 来源:《建材周刊》 责任编辑:张建华 阅读:1002
0 230

    尽管中国建陶企业规模今非昔比,已远超了意大利、西班牙的不少陶企,但论生产线的自动化以及精细化管理水平,则相差甚远。前不久,有朋友专程远赴意大利陶博会观展,顺便应system公司安排,参观了一家生产大规格薄板的意大利陶企,现场所见所闻令人尤为触动。6条薄板全自动生产线,仅需70名工人,完全采用自动化、机器人控制,地面整洁如镜,环境一尘不染,很难想象这是一间陶瓷生产工厂,与现代化的电子产品生产线有得一比。其实,这样的工作场景根本无需太过惊奇,因为欧洲的制造业工厂大都达到了如此管理水准,工人少、工作环境良好、人性化操作、追求一流品质等等,几乎司空见惯,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在欧洲市场基本上难以立足。远在2001年,笔者曾带团近百人在意大利SACMI总部试验中心的窑炉旁,品尝了一顿美妙的自助西餐,一边窑炉在正常运转,一边大厨在从容烹调,十一年后的今天,此情此景仍让人印象深刻。

    如此看来,中国建陶企业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还有极大的提升改进空间。当下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一涨再涨,总体尚算可以承受,但已迫使不少企业向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转移;再过几年,估计劳动力成本就更加高昂了,与欧美地区的劳动力工资差距越来越小。此外,劳动力数量也将逐年递减,连全球代加工之王富士康在内地成都、郑州设厂,招工也十分困难,有时候只好发动当地政府部门到处拉人头来顶班。

    可以预见的未来,劳动力密集型,人均产值较低的建陶产业必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与别的制造行业争抢有限的生产工人,并不具备任何优势;也许只有将每条生产线工人数减少50%以上,才会有市场竞争力。比如说,一家2~3万员工的陶瓷企业,拥有上百条生产线,占地近万亩,但年销售额最多不过上百亿元人民币,如果放在家电与其它电子产品行业,早就过千亿了。

    今年的秋季陶博会如期召开,恰逢中国陶瓷城十周年,主办方安排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庆典活动,为正处于前所未有低潮期的中国陶卫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激情。回首十年路,中国陶瓷城能顺利走到今天,其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创办时机把握得准,身处佛山建陶中心,拥有稳定的合作团队,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也,成就今日之卓然地位。

    然而,伴随着宏观经济与行业大环境的转变,过去的优势反而成了现在的劣势,行业的未来充满着许多的变数。在传统建陶产业发展遭遇产能过剩等各种困境之后,还有哪些未过剩的产业可以进入?是否应该放眼国际,顺应潮流引入高技术新型陶瓷材料,吸引并留住更多高端技术人才,开拓一片新的陶业蓝海,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这是所有陶瓷人都要深思的问题。(作者/罗青)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