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我们不仅要解决短期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用短期政策来赢得时间,抓紧解决长期发展与增长问题。由于阻碍改革的利益集团已固化,改革需要做很多努力。“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的动力来自改革,由政府来主持建立新的体制。
我认为中国需要明白通过改革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系,根据过去的经验,制订一个好的规划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怎么执行好更重要。
经过30 多年改革,中国已经从穷国变成一个经济大国,证明以往采取渐进的、先易后难的改革方式是正确的。但这种改革方式并非永远正确。
一方面,资源和环境“超支”的状况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货币超发、资产负债表的再杠杆化问题突出,导致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由此产生了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松不得、紧不得的“两难”困境。
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前提,是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九五”规划之后发展起来的,已经出现初步成效。广东省定了几个发展重点:一是先进的信息通信产业,二是电动汽车,三是LED照明 (半导体照明)。就先进的信息通信产业而言,广东有两个“短板”,一是没有核心芯片,二是液晶屏有问题。为此,广东正在采取措施补“短板”,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