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在泥模岗施工现场,被挖掘出来的泥土埋有陶瓷碎片。
被挖掘出来的瓷碗碎片。
昨日,有市民在祖庙路泥模岗施工现场发现大量陶瓷碎片,以及个别相对完整的陶瓷器皿。经市博物馆和部门鉴定,这批陶瓷产自清末或民国,属日常用品,有研究价值但无收藏价值。
现场:
泥模岗施工挖出陶瓷碎片
作为祖庙路升级改造的项目之一,泥模岗动工已有好几天。昨日上午,市民阿华途经该工地时,发现挖土机凿出的泥沙堆里,竟埋了不少印有花纹的陶瓷瓦片。
这批陶瓷碎片集中于施工现场约200平方米的范围内,在地下5米左右被挖掘出来。在泥模岗小凉亭四周,堆放的几堆泥土中夹杂着瓷碗、瓷勺、陶瓷花瓶、烛台等碎片,有些为粉彩瓷,色彩光鲜;有些经过氧化腐蚀后,外围的彩釉层已有部分脱落。
据了解,这几天有市民来到工地,将保存完好的陶瓷用品捡走。现场施工人员说,这些被挖的泥土将连同陶瓷碎片运去填埋鱼塘。阿华觉得非常可惜,“如果这些碎片有历史意义,可以办成展览供大家参观。”
专家:
初步鉴定为晚清民国陶瓷
这批陶瓷产于何时?价值几何?
佛山市博物馆馆藏研究部主任黄晓蕙鉴定后初步判断,这批陶瓷产于清朝末年或民国时期,距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属当时大量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还有部分是祭拜用的陶器如烛台等。她推测,因为泥模岗靠近祖庙,以前市民到祖庙祭拜后,便将这些陶器遗留于此。
据黄晓蕙介绍,该批器皿以佛山本地石湾陶器为主,也有部分来自江西、福建或潮州等地的瓷器,但由于历史年代并不久远,且工艺较为粗糙,保存并不完整,因此经济价值并不高。由于市博物馆已有收藏同时期保存更为完整的陶瓷器,因此不会再收藏这批陶瓷。黄晓蕙说,“如果市民有这方面爱好,可以作为标本自己收藏。”
部门:
有研究价值无收藏价值
对此,禅城区文体旅游局文物遗产科表示,由于古文物多发现于墓葬区,因此佛山中心城区较少有珍贵文物出土。泥模岗以前是居民生活垃圾的堆砌区,并非专门生产陶瓷的作坊,因此这里发现的陶瓷多数残缺不全,虽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但无市面流通价值。上世纪90年代,同样是对祖庙路和泥模岗进行改造,也发现有古陶瓷碎片,后来佛山市博物馆收藏了十几筐做标本,但只有一两件是保存相对完整的。
据相关资料记载,明代之前,祖庙门前的冶铸炉户颇多,至明初祖庙重修时才陆续迁走,其冶铸所剩的破废泥模被覆盖于附近的空地上,泥模岗即由此堆积而成。
这些陶瓷碎片是否会运去填鱼塘?上述部门予以否认,“将会先将该批陶瓷送到佛山市博物馆,如对方不接收则送到禅城区或祖庙博物馆。”(记者孔德钦 见习记者石野樵)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