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三就”是陶瓷世存的最高境界

“三就”是陶瓷世存的最高境界

2012-09-12 来源:《陶城报》 责任编辑:张建华 阅读:1344
0 230

    翻开中国陶瓷的发明发展史,即便是从新石器时代算起,生活在今天的青海、宁夏、甘肃大片土地的先民们己在柳湾、马家等地方制作了造型生动、图形精美、色彩艳丽的彩陶;同一时期相隔万里的南国广东潮州、佛山的先民们也在笔架山、贝丘等地制作了另有风格的陶甬、动物、陶罐等器物。这说明六千年前,中国陶器的发明一开始就是多源头的。广东的陶器风格不是从宁夏、青海等地传过来的,西北的陶器风格也不可能是从广东传过去的。两处的古陶都是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

  中国有很多名陶名瓷享誉国内外,近代陶瓷专家说陶瓷史都是按窑头说的。如钧窑、哥窑、汝窑、德化窑、景德镇窑等等。它们各有特色,特色的根本出自哪里?出自那个地方的人就地取材和就地生产陶瓷,同时,就地销售。简言之,就是“人+‘三就’”模式。禹县有钧窑出钧瓷,浙江有哥窑出裂片(纹)釉青瓷(龙泉瓷),德化窑出德化瓷等等。一个中国的不同地方,做出各有风格特色的名瓷。由于制瓷的许多环境条件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在现代,很多名瓷在别的地方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复制出来。

  宜兴的紫砂制品,最好的还是在丁蜀山那片土地上“三就”做出来的。千年瓷都白里泛青的景德镇瓷,人们一看就知是江西景德镇的,特色出自用江西的原料加上景德镇的师傅在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其他如山东的鲁瓷、唐山瓷、潮州瓷、德化瓷等等说其有特色,也是因为无不出自“三就”制作出来的。

  现代陶瓷与近代、古代的相比,大概可以这么说,古人这样做陶瓷,今人也是这样做陶瓷,不同的是部分的工艺、装备、规模、所有制、管理、流通等方面,但关键的根基没变。由此而论,谁是先进谁是落后,千秋功果很难评说!

  中国陶瓷如何做到特色化、差异化,其实老祖宗早就有答案。

  我对中国陶瓷未来发展,可以继续探讨做大做强做现代化的门路,但只要做陶瓷的根基未变,就不能丢弃传统的优势,即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重视地方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世世代代相传下去的最高境界。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