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昨天的故事依然精彩

昨天的故事依然精彩

2005-12-14 来源:陶城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1788
0 200
     —— 评喻镇荣新著《陶业纵横—冷眼热心说陶业》
     猴年伊始,笔者拜读了喻镇荣先生的新著《陶业纵横—— 冷眼热心说陶业》(以下简称《陶》。《陶》是喻先生继《三国百科谈》之后的又一部文集,在这部文集中,作者以一个多年生活在瓷都景 德镇且供职于陶瓷企业的“老陶瓷人”的深切感受,以及其后成为陶瓷业界知名刊物资深记者的独特敏感,向读者充分展示了我国陶业近年来 的风云变幻,并通过作者对陶瓷文化与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诠释和演绎,使读过这部纵览驰论陶业文集的读者,都会不由自主地随之脉动,在 回顾一幅幅“老照片”的过程中,感受启迪,领悟真谛,产生强烈的感慨与共鸣。
    该文集中,新闻体裁占有相 当的篇幅。从这些当时见诸报刊的新闻稿件中,不难看出,作者善于记实而不囿于记录,善于冷眼观察、冷峻思考而又不失对陶业的热爱与关 心,因此,这些文章摆脱了单纯传递信息的局限,并在反映事实、传递信息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思维与敏感,剖析了事实的原由和利 弊,揭示了事实的本质,预测了事态的发展及其影响,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正是这种就时论事、就市论事、就事论势的风格,大大增加 了信息的“含金量”,也使得喻先生的文章深得业内人士的赞誉和重视,并颇受相关人士所关注。这些文章,虽然已成“昨天的故事”,但它 们不仅在当时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即使时隔数载,如今读来仍不失其内在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启迪,其中的精彩,仍可略见一斑。
  ;   喻先生对《三国演义》和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结集成著。在其第一部文集《三国百科谈》中,有不少文 章是结合陶瓷行业来谈《三国》的,或者说,是用对《三国》的独特解读来分析陶瓷行业并进而提出富有启迪的见解的。在《陶》中,喻先生 的这种风格也得到了迁移,主要体现在文集的言论和随笔部分,这也是喻先生文风与人格最具特色的表现。尽管《陶》中一些言论和随笔的篇 幅有限,但称之为“微型论文”则是毫不言过的。作者往往能够于平凡中敏锐地捕捉到新的苗头,抓住事物本质,发现独特的价值,提出有益 的启迪,使这些“微型论文”抛弃了坐而论道、闭门造车的“八股”束缚,有血有肉,形象生动,具有现实意义。以品牌为例,《陶》辑录了 作者发表于不同时期的一组言论,立体化地阐述了他对陶瓷品牌的认识和见解,点中了我国陶瓷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死穴,对陶瓷产业乃至其他 传统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陶》中的文章,不论是记人叙事,或是论理言物,均以“说陶”为主线, 但说陶而不局限于陶,笔墨触及到社会经济、文化、人文、环境等诸多相关方面,由此及彼,视野广阔,由表及里,细微深刻,诚如该文集的 书名一样,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社会效果。
    由于《陶》中的文章多是作者在广东谋职期间所作,因而新闻体裁的 文章南国地域色彩较强,然而,即使有关景德镇的内容不多,但还是可以从为数不多的篇章和字里行间,深刻地感受到一个瓷都游子对故乡的 挚爱和对陶瓷文化的执着。作为一个成长于瓷都陶业名厂、后又远赴南国谋职的瓷都游子,喻先生身在异乡而不忘故土,面对繁华世界而不数 典忘祖,始终有一种强烈的“瓷都情节”。情于衷而言于表,浓浓“瓷都情节”或是化作了激扬赞语,或是体现为逆耳忠言,或是饱含着殷切 期望,或是奉献出睿智建议,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分明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瓷都的那份骄傲和责任这是作者坚持为故乡的发展献言献 策、出谋出力的道德人格的一个侧面,也是《陶》这部文集副标题的体现之一。
    或许是作者囿于信息与资料的 不足,故本书对陶业的记实主要偏重于广东产区和建陶方面,而对全国陶瓷产业的各个方面反映不够,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个遗憾,也给书 名打了一点小小的“折扣”。尽管如此,瑕不掩瑜,喻镇荣先生的这部文集,是很值得陶瓷业内人土以及关注这一行业的广大读者一读的。掩 卷之余,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