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关键时期的劳资关系

关键时期的劳资关系

2011-09-22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张芙蓉 阅读:1373
0 230

     时下,“用工荒”再度成为中国的热词。无论去年此时还是不久的春节前夕,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民间传言到网络社区,从草根到专家学者,一场围绕“用工荒”的现实报道和全民讨论再度将中国的企业招聘难题推到了舆论前沿。

     我还是坚持用自己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在中国,“用工荒”简直是一种讽刺。并由此揭开今天的个人论述。

     中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大中院校毕业生进入社会求职,这其中却有相当可观的人处于无业、待业状态。然而另一则新闻却让我们感到震惊:珠三角制造业用工缺口高达90万人次,东莞、广州、深圳、中山、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制造业再次在人潮汹涌的招聘会现场“望人兴叹”。

     更让我印象深刻难忘的是2010年度《南方周末》的一则新闻披露,中国留洋工作和创业的高端人才高达数百万。与之逻辑相反的是,众多“海归”中有相当一部分却在国内的求职中和从职过程中,屡屡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些在数据与逻辑上合理合情的中国人力资源,为什么在现实的就业和劳资关系中布满冲突和纠结呢?

     当下很多声音都将问题集中到了薪酬、归属感、安全感等因素上。这些声音当然是有依据的。当前中国大江南北都在规划新一轮经济增长,谋划所谓最大最强最有特色最有竞争力的形形色色的产业经济,有数据还披露全国300多个城市中,竟然有200多个城市提出要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大城市的目标,一系列规划和措施集中出台。可谓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也难怪,在受到资源制约和物流压力的背后,各种产业转移必将带动人力资源的再度分配,薪酬体系紧随其后得到普遍性调整。导致劳工在薪酬待遇同等的条件下,返乡就业创业,就近求职。一贯坐收廉价劳动力利益的发达地区企业开始陷入困惑,纷纷提升薪酬标准,辅以报销往返差旅费、组织旅游、解决买房贷款、子女入学等史无前例的福利,稳定劳动力资源。但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本身压力的成倍增长,低价产品低盈利模式企业势必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有人说发达地区物价房价飞涨,导致外来就业人员生活压力暴增,最终选择离弃。可以说,内地房价物价同样飞涨,在我的家乡,肉禽类物价和佛山广州相差无几,房价也和两年前的佛山各区镇相当。

     为什么劳工们还是坚持返乡和就近就业呢?

     商人逐利。我觉得是正确的,但不全面。我认为,是人,都有逐利的天性。同工同酬,我为何还要背井离乡,丢下留守的孩子和老人远赴千里呢?如果真的是我,我也不会。

     最终得出结论,今后的“用工荒”必将每年持续。但是,办法在哪里?

  那就是中国的制造企业必须彻底摆脱低端制造、低端盈利的模式,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品牌,保证充分的利润空间,去承受更高的人力资源支出,稳定自己工人团队(或者承受巨额全自动生产线投入)。除非众老板们愿意利润率负增长。

  因此,“用工荒”不仅是简单的劳资关系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一笔带过的社会现象,它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必定是中国制造业的盈利模式、价格定位的彻底优化和提升。转型,并不仅仅是针对数据和客户那么简单,还要看人家愿不愿意跟你。

  死心塌地地跟。

  从《陶瓷信息》报本期头版头条新闻和第10版职场的专题策划看,陶瓷企业普遍采取了基本薪酬和各类软福利的提升来缓解了今天所谓的“用工荒”,但我相信,不久之后的报表数据,会让企业家更加头痛。等待我们的仍是转型、提升,用一种更出色的模式和途径来寻求足够漂亮的报表数据来支撑未来的持续发展。

  可以说“用工荒”将会和改革开放初期南方沿海地区的“民工潮”一样,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符号。它意味着社会资源再分配、经济增长模式的复制和改变,也意味着中国产业结构提升和转型大潮汹涌的前兆。最终,中国的各种产业,都将在这一布满冲突和纠结的所谓困难中寻求到更理想的模式。当然,淘汰者也将伴随。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