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2011年会长会议6月25日在珠海召开。由于会议没有对媒体开放,近日才开始出现关于会议的报道。会议除日常例行内容(工作总结、人事增补等)之外,主要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二五”发展建议(讨论稿)》与《陶瓷砖薄型化推进方案(讨论稿)》的提出与讨论,这其中最吸引笔者注意的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二五”发展建议(讨论稿)》中的“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
我们注意到虽然“讨论稿”名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二五”发展建议》,但在整个篇幅上基本都用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来描述整个行业,避免人们对卫生陶瓷仅作狭义的理解。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分为三部分,其一:总体发展目标[注1],建筑陶瓷总产量2015年达到110亿平方米,(其中:出口13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达到2亿件(其中:出口达到6200万件)。这个总体发展目标中仅涉及了陶瓷,并没有涉及其他卫浴产品(如:浴缸、淋浴房等或相应的五金件产品)。对于这个“总体发展目标”,细心的业内人士或许还会发现,在3月份,协会提出的指标是:建筑陶瓷总产量2015年达到100亿平方米(其中:出口13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达到2.2亿件(其中:出口7000万件)。为什么将建筑陶瓷的发展目标提高了10亿平方米,而将卫生陶瓷的发展目标降低2000万件,不得而知。但对110亿平方米建筑陶瓷的发展目标,笔者感到非常震撼,笔者并不是怀疑中国人民生产制造110亿平方米建筑陶瓷的能力,而是在思索这110亿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制造出来之后怎样消化?
目前全球的的陶瓷砖产量大约在120亿平方米左右,五年后如果中国产量达到110亿,世界其他国家还做陶瓷砖吗?2010年我国的陶瓷砖产量约75亿平方米,以后平均每年增长8%,2010年的产量就是110亿平方米;如果相对2010年的75亿平方米的产量来讲,2015年110亿平方米就意味着增长35亿平方米,增长46.67%。在目前的市场需求下,陶瓷砖产量再增长近50%,对整个市场是个什么概念?目前我国人均陶瓷砖年拥有量[(年产量-出口+进口)/人口]已经超过5平方米,已经是全球人均陶瓷砖年拥有量最高的国家,如果保持目前13.7亿 的人口,到2015年我国人均陶瓷砖年拥有量将达到7.08平方米,将一定创造一项新的世界记录。一般来讲,市场经济发展是以产品过剩为终极目标,中国的建筑陶瓷产能与产量经过最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处于非常高位,何时到达临界,业内外都在拭目以待。卫生陶瓷“十二五”的发展目标与建筑陶瓷有相类似的地方,同样自1993年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2010年我国卫生陶瓷的产量为1.77亿件,未来五年保持3±%的增长,2015年将达到2亿件。2010年我国卫生陶瓷的出口达5400万件,对国际市场有一定的依赖,在金融危机期间(2009)年我国卫生陶瓷的整体增长仅1.8%。
其二:调整产品和企业结构,保证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陶瓷重点实现薄型(减量)化10%以上,实现年节约矿物资源2000万吨以上和节约煤炭资源500万吨以上的目标。其实薄型化并非易事,尽管专业人士都明了薄型化的优点与可行性,但能否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还是一个问号,一方面需改变消费者(包含工程方)关于瓷砖厚薄的观点,需要通过必要的立法(设立相应的行业标准),目前节能减排的相关标准[注2]都是以产品质(重)量基作为基准的,瓷砖薄型化从面积产量上来讲有利于节能减排,从质量上来讲“不利于”(仅是数据上)节能减排,甚至达不到相关限额标准,要改动这些强制性国家标准,谈何容易。其三:节能减排目标,2015年,陶瓷砖的平均综合能耗低于300kgce/t(或者不超过4.5kgce/m2),2015年卫生陶瓷的平均综合能耗低于700 kgce/t,全行业实现污染达标排放。这意味着全行业都达到GB21252-2007《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所规定的陶瓷砖能耗限额的先进值、卫生陶瓷能耗限额的准入值。在笔者看来这只能作为一个努力方向,作为终极目标难度太大,五年后可以见分晓。
[注1]:会长会议期间,协会秘书长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指标:建筑陶瓷砖 95—110亿平方米;卫生陶瓷 2.0-2.2亿件。本文以会议期间的讨论稿数据为对象,也是协会官网的数据(http://www.china-china.cn/News/News_Detail.asp?ID=18953)。 [注2]:如:GB21252-2007《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GB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