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7月9日下午,由南方日报、华夏陶瓷网联合主办的“2011首届家居空间陶艺沙龙”在佛山市南海区某楼盘销售中心举行。这次沙龙的一大亮点是:佛山陶艺家、经纪人、评论工作者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系统地阐述、探讨“新公仔”理论。
什么是“新公仔”? 佛山建筑陶瓷行业资深策划人谭浩深,今年初带着做陶瓷行业“华谊兄弟”的梦想转战陶艺界,任“大明古韵”执行董事。谭浩深参与运作的“东方印象馆”沿用经纪人的做法,签约了石湾新公仔代表人物封伟民、潘超安等。在当天的沙龙上谭浩深作了题为《以“三新”打造石湾陶塑的竞争力》的演讲。其中的“三新”就是公仔、新官窑、新壁画。他举例说,传统石湾陶艺与新公仔之区别有如旧式武侠小说与新派武侠小说。谭浩深演讲中还开具了一个石湾新公仔的代表人物,包括梅文鼎、潘柏林、曾力、曾鹏兄弟、魏华、封伟民以及“80后”潘超安等。
在不少人眼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是石湾新陶艺的教主。他大胆突破,开拓通俗题材,打破了石湾一惯以仙、家、道、佛为主的创作格调。在塑造工艺上,潘柏林大胆尝试用真布泥代替手工塑服饰的新工艺,也是对传统公仔的一个超越。 而石湾新公仔的新秀潘超安作品运用中国画人物创作理念与西方人体雕塑结合并融入现代卡通画的元素,使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魏华是最早将大雕塑技法融入石湾公仔题材中,并提出“新公仔”概念的陶艺家。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魏华,在佛山陶艺界沉浸多年后,本世纪初开始尝试创作了一系列头大身小、诙谐幽默、表达当代人情感的“新公仔”形象。2004年创作完成广东石湾陶艺博物馆壁画《公仔墙》。当天的沙龙上,魏华结合自己大胆介入公共艺术领域的创作实践谈了自己对“新公仔”的看法。
“石湾公仔”是孕育“佛山陶瓷”的母体。“石湾公仔”过去历史地位并不高,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难以与作为官窑艺术品的景德镇陶瓷相比。但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今天的“石湾公仔”早已挣脱了“民间工艺品”的历史羁绊,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一些陶艺大师的作品正受到收藏界的热捧。
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石湾公仔”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注入了许多新的时代的内涵,涌现了一批与传统“石湾公仔”既有关联,但又明显不同的“新公仔”。同时,在建筑陶瓷领域,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引进,以及画家、雕刻家、书法家、摄影家等的介入,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瓷艺画(陶瓷壁画)。
但是,无论是“新公仔”还是“瓷艺画”,这些新的艺术形式要获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它必然会遭到传统的抵触;其次是需要有大众基础。否则,只有学院派小圈子的认可,政府也不会动心。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笔者在主持这次沙龙的时候也说:现代陶艺在佛山要进入主流视野,需要评论者、经纪人的引导以及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认可。只有消费者才是将现代陶艺推上历史大舞台的主导力量。
所以,要为“新公仔”正名,首先是要让它进入市场、进入百姓家庭。但现代陶艺要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进入寻常人家需要打造宣传、推广和交易平台。“家居空间陶艺沙龙”就是希望为陶艺家们打造一个能与市场、消费者以及同行亲密接触的平台。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