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作为原材料供应商的色釉料企业来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同样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让色釉料企业无法准确地为陶瓷企业报价,同时一些物料由于价格上涨,社会上的游资开始囤积物料,导致部分色釉料产品供货出现紧张,色釉料企业向陶瓷企业的供货出现滞后甚至供应不上,这也让色釉料企业的生意大受影响。本文将对色釉料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色釉料企业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深。
■现状
色釉料企业历史悠久
色釉料企业一直以来给大家的感觉都是比较低调,就像后勤部队一样,为前线输送犀利的武器和弹药,帮助部队攻城拔寨。但在这次原材料涨价潮中,许多色釉料企业开始浮出水面,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色釉料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的信息在各大媒体网站炸开了花,色釉料企业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亮相于大众面前。
为了更好地了解色釉料行业,记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原来色釉料行业在我国的历史是与陶瓷行业同步发展。据记载,1978年,佛山石湾化工陶瓷厂(环球公司的前身)推出了我国第一块彩釉砖,规格为10×200mm。其附属的釉料材料开始初露光芒。1985年佛山石湾建国陶瓷厂(钻石公司的前身)从意大利引进年产90万平方米釉面砖生产线投产。这一时期,色釉料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建筑陶瓷生产,但国内色釉料专业化企业少之又少,而且都为配角。至上世纪90年代初专业化企业方崭露头角,如今已发展到大小企业2000多家。
广东是色釉料的老大
从国内的色釉料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大体上呈广东-华东(上海、浙江、江苏、江西东部、福建)- 山东三点一线布局。而最为集中的是广东。广东又分为佛山、潮州两大产区。特别是佛山,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陶瓷产区,色釉料企业最为密集。佛山产区的知名品牌色釉企业有大鸿制釉、万兴颜料、中冠制釉、大宇制釉、正大制釉、大陆制釉、瑭虹制釉、道氏色釉、山羽科技、康立泰颜料、金鹰颜料、禾合色料、华宝色料、远泰制釉、昂泰制釉、三水精博、大千制釉、明朝科技等近20家,占全国色釉料知名品牌企业的一半左右。潮州产区的知名品牌色釉料企业有白玉兰科技、柯丽达制釉、三原色釉、丰业色釉、牡丹颜料、宝石色料等。
色釉料企业低调赚钱
记者近日走访了几家佛山产区的色釉料企业,其中某知名的制釉企业就隐藏在佛山繁华的市中心区域上,通过佛山主干道旁边的一条小路,记者来到了一家颇有历史韵味的技术工业园区。一座座上20年的建筑见证着色釉料行业的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该工业园区内拥有众多工业用料和电子设备的企业,而其中一栋五层高的大楼就是该色釉料企业的大本营。与陶瓷企业华丽而又奢华的总部展厅相比,色釉料企业的大楼并没有耀眼的装修,也没有靓丽的展厅服务小姐,更没有讲究的产品展示。而且记者发现,色釉料企业的工作人员比较少,几间办公室里只坐着寥寥可数的几个人,与陶瓷企业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员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色釉料企业的客户群体都是面向广大的陶瓷生产企业,而且许多陶瓷企业都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找上门来,因此,不需要太多人员去开拓市场。依记者看来,色釉料企业是在非常低调地赚钱。
■影响
稀土用量很少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已经被各大媒体争相曝光,但是大宇制釉副总经理陈晓波认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所带来的影响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最猛的材料主要是来自于稀土资源,虽然这些材料的涨幅有些达到数十倍,而且也是色釉料的主要生产原料,但是稀土使用在色釉料上的分量都非常小。“影响肯定有,但实际影响并没有媒体说的那么大。”据行业人士介绍,色釉料行业在生意比较好的情况下,一年大概可以消化1万吨的稀土资源,但1万吨的消化量只相当于高新科技等行业一个月的消化量,因此,稀土资源的涨价真正对灯饰、电子设备、航天工业等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陈总也反映,陶瓷色釉料企业曾经尝试过与国家相关部门交涉稀土价格高企的问题,但由于色釉料行业对稀土的使用量太低,一直都难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企业竞争不充分
色釉料企业就是陶瓷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陶瓷生产企业必须向色釉料企业进货原材料,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产运作。陶瓷生产企业的生产窑炉都是24小时不停的运作,就算市场环境再不好,窑炉的生产还是不能停止的,因此对于原材料的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即使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陶瓷生产企业也只能接受高额的生产成本。色釉料企业最近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原材料涨价的太大影响。陈晓波表示:“目前色釉料行业的竞争并不是很充分,而且有实力和知名度的色釉料企业在佛山产区就那么二三十家,这些企业很多都经过了十多年的历史沉淀,产品的品质和品类都比较成熟,一些新锐的色釉料企业已经很难挤进来,因此每家企业目前的销售还算比较稳定。”
减少授信额度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市场波动较大,色釉料企业很难准确地向客户报价,因此行业中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潜规则,许多色釉料企业都会向陶瓷企业授信,这就成为行业中培育“老赖”的大温床。据了解,许多陶瓷企业一般拖欠色釉料企业货款少则3个月,多则一年或以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许多色釉料企业因为资金链频临断裂而差点倒闭。但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许多色釉料企业都减少和拒绝授信了。据佛山市昂泰陶瓷颜料的李立宇向记者反映:“最近某知名的陶瓷企业要求我们授信,我们考虑到货款收回比较麻烦,因此就拒绝了该笔生意。”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多多少少给色釉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压力,同时在这风声鹤唳的终端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色釉料企业不敢贸然授信。
■编后语
由于色釉料行业的特殊性,色釉料企业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显得非常淡定,日子还是过得比较滋润。但是色釉料企业需要居安思危,目前终端市场销售出现了极寒,国际又针对中国的瓷砖进行反倾销,虽然色釉料企业都不直接面对终端市场,但这些情况都是环环相扣的,终端市场不好,导致陶瓷企业倒闭,最终色釉料也会受到牵连。因此,色釉料企业要多思考,继续加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切实帮助陶瓷企业渡过难关。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