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发展多品牌运营路线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也许是实力拓展、占据市场的一条“捷径”,但折射到终端市场,经销商不会以此作为选择品牌代理的标准,也不会因此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对同门品牌“手下留情”;消费者信息相对闭塞,看重的是“知名品牌”和产品性价比,不会因其与某“知名品牌”系出同门而另眼相看。
同门定位多混淆
在采访中,多品牌运作企业旗下品牌市场定位不清晰,难区别是最为人诟病的。敦煌建材市场总监巫军华告诉记者,目前,虽然一些企业旗下拥有很多品牌,但实际就产品类别来说是有冲突的,很多旗下品牌共用一个研发团队、同一生产线,同一市场渠道,产品只是将纹理、图案稍加修改,就分A、B品牌投入市场,无论是档次、消费群体甚至渠道开拓模式都很雷同。这样的产品一旦投入到市场,很容易产生同门互搏的现象。
记者观察新明珠旗下的五福陶瓷和百顺陶瓷两个品牌,两者都处于新明珠高安建陶基地,从各方面对比,两者市场定位极其相似,都是主推抛光砖产品,走中低端路线,连阐释的产品文化也极其类似。
纵观陶瓷行业,旗下品牌定位难区别的并非只有五福陶瓷和百顺陶瓷,在一些中小企业中,这样的现象更为普遍。
市场互搏难避免
对于企业来说,之所以推出众多品牌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得终端市场上和其它品牌的对比不再停留于1:10,而是实现2:10甚至3:10。于是,在品牌定位不清晰,产品同质化的市场混战中,同门品牌市场互搏的现象屡有发生。记者走访广州各大建材市场发现,同一集团旗下品牌在同一卖场的现象十分普遍,互搏可谓直接面对面,如新中源旗下品牌新粤和中源朗高。
一经销商告诉记者,他曾与同门的另一品牌共同竞争一酒店工程,由于产品类似,双方把标价越压越低,最终因为利润太薄,他放弃了该工程。
“虽说两个品牌是属于同一公司旗下,但在市场上基本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和与其它品牌竞争没什么区别。”该商家表示。
“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谁中标都可以,损失的还是经销商和业务员的切身利益。”敦煌建材市场总监巫军华表示。
新明珠多品牌运作最受经销商肯定
5月15日,本报就“终端经销商如何看待陶瓷企业进行多品牌运作”进行全国性市场调查,一周内编辑部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昆明等地市场有效调查问卷480份,经过统计,在经销商“你觉得哪个陶瓷企业进行多品牌运作最成功”中,新明珠以46%的支持率拔得头筹,新中源紧随其后,得到了31%的支持率,同时挤入排行榜的还有欧雅、宏宇、唯美、东鹏等。
据了解,新明珠之所以受到广大经销商的支持,主要是因为新明珠发源时间较早,集团旗下拥有行业最多陶瓷品牌,共17个,而其中的品牌如冠珠、萨米特、格莱斯、金朝阳、路易摩登、惠万家等已经在终端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且销售成绩不俗。
也有不少商家把票投给了新中源。“多品牌运作的陶企,我个人认为新中源比较成功,主要是因为新中源旗下的品牌市场定位比较准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如新粤主推微晶石、中源朗高主推抛光砖和瓷片等。同时,新中源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生产基地,为各品牌在产能和质量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广州市名辉建材郭总表示。
商家寻求代理企业多品牌路线影响不大
经销商寻求陶瓷品牌代理,是否会因企业走多品牌发展路线而另眼相看?这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另辟新品牌的招商问题。
根据本报全国市场调研,企业是否走多品牌路线并不是经销商选择品牌代理的重要考虑因素,只有23%的经销商表示会因此考虑,理由是企业走多品牌路线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规模大,实力强,而25%经销商则明确表示不会,因为品牌太分散,企业重视程度有限,另有52%的经销商表示会视情况而定。
而在“你是否会考虑多品牌运作下的某个品牌代理?”,经销商们表示更加看重的是自己要代理的品牌未来发展前景,45%的商家表示会视情况而定,31%表示会选择,剩下24%的经销商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因为品牌太过分散,恐企业“发力不均”。
系出同门?!消费者难知晓
“新明珠做得最好的品牌是冠珠,我们是做惠万家,消费者不会因为惠万家和冠珠同属于新明珠,而对惠万家另眼相看,在市场上,我们是各凭本事。打个比方,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全年级第一名的学生同在一个班,你会因为他们都是一个班的,而觉得成绩一般的那个学生也很优异吗?”广州惠万家经销商说。
由于陶瓷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低关注度的行业,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等的了解相对较少,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因为有装修需求才迈入建材市场。
记者在走访广州建材卖场时,随机问了一位消费者李先生,他表示自己知道的陶瓷品牌也就只有东鹏、新中源、嘉俊、冠珠等几个,根本就分不清哪家与哪家是一个企业的。由此看来,企业旗下品牌要是定位不清晰,市场互搏将难以避免。(文/付冬冬)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