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从高邑县城驱车西南,不过数公里,凤凰山经济开发区就赫然出现在眼前。虽然才初具规模但亦气势恢宏,错落有致,与远近的山水悠然融为一体。
这就是高邑陶瓷的新的圣殿,就在旁边的这片土地,很多高邑的本土陶企,从北中国冲决而出,一路啸聚英豪,攻城略地,一鸣而为天下知,引得中国建筑陶瓷界无不侧目噤声。
低端化是个陷阱?
没有一个高邑企业家不愿崇敬一种高迈的理想:把企业做大,做大,再做大,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们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联合其他产区的企业合作,给佛山陶瓷名牌做贴牌,提供上游产品,出口海外,在世界最大的陶瓷基地佛山注册公司以“借帆出海”,还有的企业已在开展多线开战。。。。
河北最大的内墙砖生产企业莱特陶瓷
但是,高邑陶瓷的本质很大程度上还是原始积累,这决定了高邑陶瓷产品主打的中低档次,显然不具备高利润的附加。
这种层次的产品在占领低端消费市场貌似有很大的优势,然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得而知。很多高邑企业已经悄然在反思,求变。
长期坚持中低端的发展方向,企业到底有没有持续支撑的能力?
知变则胜,守常必败。高邑的部分陶企,把打破现状寻求转型,开始作为战略发展调整的第一要务。
年轻的河北莱特陶瓷就是先行转型突破的一个优秀的范例。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11日,总投资7000余万元,厂区占地225亩。在高邑产区的内墙砖市场上属于投资最多,质量最好,产品规格最齐全,旗下拥有都来喜自主品牌,同时还做赛贝尔、罗拉特、新伊甸园、米澜风尚、海兰印象、家世居等6个贴牌品牌。
就是这样一家在高邑数一数二的企业,在其所有的内墙砖产品中,60%以上仍属于低档产品,每片砖的价格在2到2.5元,另外40%左右为高档砖,价格在3元左右,最高档的300*600mm米黄系列内墙砖的价格也不过6元。
莱特陶瓷在河北内墙砖领域算是独执牛耳了,但仍然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沉重压力。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波动,中低档产品的利润空间已经受到挤压。
从今年开始,莱特陶瓷领导层果断决策,从今年开始起立即转型高档产品,用成熟的技术团队和打开出口渠道来撑开利润空间。
莱特陶瓷公司总经理李保奇说,目前高邑内墙砖基本做到了产销平衡,只是地板砖出现了产能过剩,如果主做高档,利润就可以保证。到2012年6月,莱特陶瓷的高档砖的比例将一定达到90%以上。
另一位圣泽陶瓷的职业经理人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就像一彪孤胆挺进的铁骑,只知道疯狂的快跑,却看不到上面的天空。
矛盾论的哲学观点认为,表面的繁荣之下实际已经藏有一丝隐忧。高邑陶瓷的这种危机引起了政府的警觉。
高邑陶瓷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碌的身姿
“守住”二线 “扑向”高端
高邑工业与信息化局局长谷智飞表示,高邑建陶产业已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优势和基础,正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发展机遇。
铿锵有力的“二次创业”的官方声音,高邑陶瓷防患于未然已初见端倪。
高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自己的一揽子规划,按照“高档产品树形象,中低档产品占市场”的市场定位,全力推进建陶产业“二次创业”,在继续做大规模的同时,突出抓上档升级,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全县建陶生产能力实现翻番,达到5亿平米以上,占到全国建陶生产能力的10%以上,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个亿,建成华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在全国建陶产业布局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高邑政府立足产业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砍出了“三刀”。
第一刀,“金屋引凤”。实现集约发展,继续加快建陶工业园区建设,为项目落户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制定更加优惠的土地、税费等招商政策,吸引更多的建陶企业入区。
第二刀,“人弃我取”。紧紧抓住佛山建陶企业由于资源枯竭、煤炭、石油价格上涨、天然气供应紧张等因素制约,迫切需要向外转移的有利时机,利用高邑与佛山建陶业多年来建立的密切关系,主动出击,搞好对接,吸引外迁企业到高邑产区投资设厂。
第三刀,“研发为王”。加强技术创新,夯实技术支撑。依托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一步完善“建陶产业集群技术研发中心”服务功能,重点搞好新产品研发和技术人才培养,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争创一批国家、省市知名品牌,靠品牌拓市场。
三刀下去,刀刀见血。主管凤凰山陶瓷工业园区的工信局一彪人马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为谁辛苦为谁忙?他们并非高调地说,为了高邑陶瓷的未来,更为了将来服务好高邑陶瓷。
“三驾马车”谁主沉浮?
面对高邑陶瓷在北中国二线中低端市场不易撼动的巨大优势,迅猛成长的陶瓷终端有太多的诱惑,政府和企业都几乎同一时间嗅到了高邑未来的巨大商机。
那就是必须实施龙头带动、合纵连横战略。集中精力培育一批带动作用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对产业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
县政府决定以力马、福隆、圣泽陶瓷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尽快组建三大集团,走联合发展之路。力争经过三两年的发展,三大集团固定资产分别达到5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亿元以上,成为高邑建陶的主力军。
这样的动员、这样的目标、这样的建制、这样的口号, 高邑建县以来实属罕见。
大气磅礴的“三驾马车”,让同行闻之肃然。但如何成功引领高邑陶瓷的未来,成为和政府、产业俱荣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中国,在等待着高邑的回答。
(中国陶瓷网驻北京站记者徐岩 摄影报道)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