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
中国陶瓷网讯(记者 尔东 合肥报道) 用十年时间,建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年产瓷砖9亿平方米,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700亿元。安徽萧县在2010年8月2日下午,在合肥市天鹅湖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推出未来十年的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萧县陶瓷产业的发展思路,致力将该县打造成为“安徽瓷都”、“中部瓷城”全国新型陶瓷产业基地。安徽省省委副秘书长丁海忠、安徽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中共宿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卫东中共萧县县委书记毋保良等领导出席发布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也应邀参加。

中共宿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卫东发表讲话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致辞
六大优势 助推萧县陶瓷产业发展
萧县人民政府县长韩维礼和国土资源局局长董超向与会嘉宾和新闻媒体就该县的基本县情、陶瓷产业发展前景以及陶瓷资源现状作了简要介绍。韩县长称,萧县具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迅速;陶瓷生产原料丰富,品质较高;煤炭资源丰富,水电充足;周边人口众多,销售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产业发展政策优惠,投资环境优良等六大陶瓷产业发展优势。萧县拥有丰富的瓷土、瓷石资源,涵盖陶瓷产品所需的大部分主要原料,是制造精细陶瓷的首选之地。再加上适宜的气候、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电力和煤炭充足且价格低廉等优势,以及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在萧县发展陶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了解,萧县生产陶瓷的主要的原料资源瓷石(属于含长石类原料),储量达40多亿吨,可以满足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连续生产100年以上。

萧县人民政府县长韩维礼致辞

萧县国土局局长董超发布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萧县人民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安徽正冠建筑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厚文在发布会上则表示,萧县除了优越的交通区位、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外,仅运输成本、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供应,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按照每条生产线年产值1.5亿元计算,企业建成后,在萧县投资每年可为企业节本增效10多个亿。

萧县人民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安徽正冠建筑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厚文答记者问
产业发展迈出第一步 “安徽第一砖”生产线投产
据韩县长透露,从去年开始,萧县立足于陶瓷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集全县之力建设萧县陶瓷产业园区。该园区座落在连霍与合徐高速交汇处,距朱圩子出入口约1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生产区7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及批发市场3平方公里。

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新奇答记者问
近年来,该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陶瓷产业集群转移,先后引进了龙津陶瓷、正冠陶瓷、华凯瓦业、新锦丰集团、福建万兴等多家企业,已签约陶瓷生产线60条,投资总规模近50亿元,年内将有6条以上生产线建成投产。广东正冠陶瓷实业公司投资24亿元建设的安徽正冠陶瓷30条生产线项目,总占地2400多亩,已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目前正在进行钢结构厂房安装,预计今年10月份将有4条生产线建成投产。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与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新奇探讨萧县陶瓷产业发展前景
2010年7月,萧县县委、县政府在萧县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了宿州龙津陶瓷有限公司陶瓷生产线投产仪式,共同见证萧县陶瓷产业发展这一新的历史时刻。该公司总投资2亿元的陶瓷生产项目,自去年9月份动工以来,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产。其生产的主要产品瓷质抛光地板砖,填补了全省无高档瓷砖生产的空白,被誉为“安徽第一砖”。这标志着萧县陶瓷产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也标志着萧县陶瓷产业基地向节能、环保、减排以及高技术和上规模、上档次层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发布会现场
产业发展十年规划 打造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陶瓷生产基地
据了解,萧县把陶瓷产业作为振兴萧县经济的重大举措,编制完成了《萧县陶瓷产业发展十年规划》,规划用3年时间,到2012年,建设60条以上建筑陶瓷生产线,年产瓷砖2.7亿平方米,实现工业产值90亿元左右,带动相关产业产值210亿元左右;再用3年时间,到“十二五”末,建设150条生产线,年产瓷砖6.75亿平方米,实现工业产值230亿元左右,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20亿元左右;再用5年时间,到2020年,建成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年产瓷砖9亿平方米,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左右,带动相关产业产值700亿元左右。推进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把萧县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科研实力雄厚、装备工业先进、销售网络健全、文化气氛浓厚的“中部瓷城”。建成中部地区最大陶瓷生产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型陶瓷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