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
报告指出,虽然当前经济增长表现出一些放缓迹象,但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是前期过快上涨的回调,有基数的原因;同时,也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约束地方债务膨胀、管理通胀预期的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报告指出,二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基本面进一步回升向好。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仍持谨慎乐观看法。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报告认为,虽然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考虑到我国出口弹性较小,对外依存度自去年以来已有明显下降,即便是今后一段时期对欧盟出口下降,也可能被其他经济体需求的复苏所弥补,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总体产生较大冲击的可能性不大。
信贷方面,报告认为总体看未来信贷总体需求将呈逐步趋缓态势。如果今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保持6月份18.2%的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不超过7.5万亿元。当前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中、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东部地区;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购房贷款增速连续两个月下滑,房地产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
报告指出,央行6月19日宣布不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物价上行压力减缓
报告指出,CPI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2.6%,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总体呈上涨趋势。但6月份CPI同比上涨2.9%,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物价上行压力减缓。上游PPI、CGPI(企业商品价格)涨幅也有回落,有利于下游物价的稳定,物价上涨压力略趋缓解。
报告指出,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一是食品价格的涨幅可能回升;二是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未完全显现;三是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会推高物价水平;四是通胀预期仍较高。央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上升;央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10年二季度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70.3%,比上季上升4.7个百分点。
依据央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物价景气指数,CPI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上扬,与先行合成指数在2009年上半年的触底回升形成呼应。目前,CPI先行合成指数已经触顶后出现了小幅下降趋势,但指数水平仍然居于高位,未来仍存在上涨可能。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据初步测算2010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6、7月份,CPI翘尾因素均为2.1%,达到全年最高水平。下半年,CPI翘尾因素逐月减小,新涨价因素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