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核心提示:从淄博中心城区乘车向南50余公里,便是“山城”博山。
作为“中国陶瓷琉璃之乡”,博山承载着淄博几代人的陶瓷路程与历史,其中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以下简称陶瓷大观园)更是陶瓷文化与艺术发展的集中体现。据公开资料显示,“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陶瓷、琉璃批发市场”。对此,淄博市有关业内人士则认为,陶瓷大观园在成立后的前10余年是全国整个行业的“老大”,然而历经20余年的变迁,如今仅规模已无法与当初相提并论,更是落在其它后起之秀的地区后面。“其现状让人既心痛又着急啊。”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不仅仅是心痛与着急。
这位全国专业市场“老大”在历经辉煌与没落之后,亦无法忍受当前自身疾病缠身的痛苦滋味,开始踏上蜕变的路程。
“百天工程”造就全国专业市场老大
8月30日一大早,55岁的房敏鑫就来到办公室,准备一天的工作安排。
作为陶瓷大观园市场的一名管理者,房的办公地点就在市场内,如今已有近20个年头。房告诉记者,他原是博山区山头镇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1990年4月,陶瓷大观园建设筹备初期,他被抽调到临时组成的“大观园筹建指挥部”。房当初也许没有想到,他以后的工作全都伴随着陶瓷大观园,参与并见证了陶瓷大观园的建设、发展过程。
“陶瓷大观园就是为博山的陶瓷琉璃企业建设的。”房敏鑫介绍,当时博山聚集着号称世界最大的陶瓷厂与世界最大的琉璃厂:博山陶瓷厂、淄博美术琉璃厂。仅山头镇就有80%的人在这2家企业就业。其中博山陶瓷厂的职工人数一度达到了3000多人,而对于其职工人数,有关人士更是提供了“1万多人”的数字。许多农民也开始在两家企业附近的道路、集市上以地摊形式“经营”陶瓷琉璃,而那时的经营档次大多是企业淘汰掉的产品。
长期以来,博山陶瓷琉璃声名在外,在全国有着一席之地。1990年4月份左右,博山区委、区政府在全国各地陶瓷产区进行考察后,决定依附两大企业建立一个陶瓷琉璃交易市场,以发展、规范当时的交易市场。博山区委、区政府统一指挥,时任区长亲自带队指挥,建设陶瓷大观园。据陶瓷大观园官方网站公开资料介绍,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市场,坐落在博山区山头镇,于1991年8月投入使用,总投资3000万元,市场建筑面积25万m2,营业面积15万m2。该市场共分3期工程建设,北邻博山陶瓷厂,东接淄博美术陶瓷厂,与博沂公路成弧型排列。
当时的陶瓷大观园在全国一枝独秀,独领市场风向,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陶瓷、琉璃交易市场。
在政府的管理下,原来的小地摊、个体经营户纷纷进入市场,经营的产品仍是低端产品。“当时更多的还是政府行为,市场效益并不好。”房敏鑫回忆说。
“赚钱就像捡柴火”
低端的产品并没有阻挡业主赚钱的脚步。
在1995年左右,博山区当地政府对陶瓷大观园全面启动市场化运作,以批发为主,陶瓷大观园开始迎来它的鼎盛时期,经营业主一度达到了500多家。房敏鑫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当时当地媒体在对陶瓷大观园进行采访后,刊登了一篇名为“四个百万富婆”的文章,讲述了因市场红火出现了4个身价百万的女强人。这篇本应让业主值得骄傲的报道,却引起了当地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关注与追问:业户挣这么多钱,以后应该缴纳更多税收啊。100万元,对当时那些业主来说天文数字,更是一种梦想。
“那时候中午忙得都顾不上吃饭。”傅史东向记者回忆,每天与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客户打交道。今年47岁的傅史东是陶瓷大观园的老业主,在此经营酒店用瓷近20年时间。傅史东向记者描述,前来陶瓷大观园拉货的地板车、小铁车每天都挤满了市场及周边的空地,常常造成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由于产品低端,单量赚的利润少,一个瓷碗赚2分钱,但走量大。
“5至10吨的集装箱,不走关系、不送礼不可能拿到货。”傅史东介绍,只要与陶瓷有联系的企业及人,没有不知道博山有个陶瓷大观园。而据官方资料显示,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园林陶瓷、特种陶瓷、装饰琉璃、实用琉璃等应有尽有。陶瓷大观园因此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全国文明市场”。“挣钱就像捡柴火一样。”有老业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如此描述。当时,陶瓷大观园年交易额达到了3亿元。
“已不做老大好多年”
8月31日,博山。
“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几个大字镶嵌在市场的门厅上,显得有些破旧。两旁低矮的门头房中间搭成了一个狭长的过道,门前、道上堆满了各种瓷器、琉璃,陈旧的“笑迎天下客”等上世纪80年代的标语仍然在发挥着作用。许多业主在自家门头前与邻居闲聊、洗衣,不时打量着走过的零星顾客。
“现在很难干了。”傅史东坦言,其现在的营业额不足最火红时的1/3。经过变迁,目前市场仅有100多经营业主,有的已经转行,有的则转移到其它地方。而在业主冯先生看来,前几年市场上外商很多,最近几年已经很难见到了,如今更多业主是在养家糊口勉强度日。
对陶瓷大观园业主们来说,整个市场自2000年开始,在近10年内几乎没有变化,所谓的“变化”也就是原来的老市场已经被部分拆迁,变小了。作为市场管理部门,淄博市博山区陶瓷琉璃工业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对此也深有体会。自2000年开始,天津塘沽、山东临沂、浙江杭州等地同类市场纷纷启动,而当时最为临近的临沂市场所受冲击最大。上述人士回忆,当时每当相关部门前去收取税收、管理费时,业主们开始纷纷反映“不挣钱”、“没有钱”,而这样的情况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发生过。
山东坤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曲惠菊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当其它地方纷纷启动类似市场时,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仍停留在上世纪的观念中,鲜与外界交流,固步自封。2004年10月份,曲惠菊一行前来博山进行项目考察,“脏、乱、差”是陶瓷大观园留给曲惠菊的最深印象。“有一定的产品质量,却没有一定的正规硬件设施,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曲惠菊说,原有的陶瓷大观园市场属于分散经营,缺乏档次,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统一包装,形不成一个良好的商业经营环境,无法提高整个地区的商业规模。而原有的博陶集团等,由于经营不善已瓦解,市场上更多的是个人小作坊生产、经营,“好产品缺乏好的经营平台”。
市场萎缩成为陶瓷大观园近10年最大的变化,“老大”的地位早已不复存在。
疾病缠身寻“良药”
博山陶瓷的源远历史与深厚文化已不言而喻,而对于琉璃艺术,在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璃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博山一带,料炉遍地,已是中国琉璃工艺品的主要产区。清代孙廷铨《颜山杂记》记载: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
如今,作为其重要载体的陶瓷大观园又该如何蜕变?疾病缠身的它又如何寻找“良药”?
“陶瓷大观园扩大规模、提升工程正在进行。”谢琪琨介绍,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博山陶琉大观园国际商贸城的诞生。谢是淄博市博山区陶瓷琉璃工业管理委员会管理人员。在他的一份调研中提到,目前博山陶瓷传统工艺及瓷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博山产的强化瓷、骨质瓷、滑石瓷及琉璃艺术品远销国内外,刻瓷及美术陶瓷、琉璃内画等产品在国内外都着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博山陶琉大观园专业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市场知名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市场建设较早,规划落后,市场承载力已越来越弱,不能继续适应经营业主扩大经营的需要。
山东坤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开发商。记者在其提供的一份资料上看到:中国博山陶琉大观园国际商贸城,项目占地454亩,总建筑面积487200㎡,总投资7亿元,整体规划成我国规模最大的陶瓷、琉璃批发市场;项目建成后,陶琉经营资源得到整合,优化陶琉产业的发展环境,带动本地区的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及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地区产业体系优化;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销售税金7千余万元。
该公司执行董事曲惠菊告诉记者,陶瓷大观园的扩建、提升对博山整个产业是一个推动。同时,曲惠菊认为,目前陶瓷大观园市场上经营的产品缺乏创新,许多上世纪末的产品仍在销售。因此硬件设施搭建好了,随后则是当地政府、企业、经营者的一系列改变,如经营意识、人才培养等,不然市场建设得再漂亮,也仅是一个“花瓶”。
在有关业内人士看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是其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陶瓷大观园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已经没有品牌可言,这首先需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交通、物流是该市场面临的关键问题,现在要先从博山运到淄川或张店再向外走货。”上述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博山还没有正规的物流企业,整个产业的配套设施落后,致使现在许多“陶瓷节日”也纷纷北上淄川、张店。
该人士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箱陶瓷,从临沂至博山的运输成本是2元钱,而博山到临沂则需要10元钱。如此一来,不但增加运费成本,更重要的是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破坏产品,经营者受到更大损失。
看来,陶瓷大观园要重塑往日辉煌,改变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