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中板价格低至每片5.9元!一陶瓷企业业务员侵占公司34万余元;佛山有瓷砖品牌断崖式下滑,停窑潮或提前到来……

中板价格低至每片5.9元!一陶瓷企业业务员侵占公司34万余元;佛山有瓷砖品牌断崖式下滑,停窑潮或提前到来……

2023-10-09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刘思桃 阅读:3832
0 29

纵览陶业风云,聚焦家居热点。

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10月9日。一起来看看中陶君在这一期《中陶日报·一周热评》中关注的热点吧。


黔滇湘鄂等多地陶企涨价
中板价格低至每片5.9元

10月1日起,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多地陶瓷企业开始涨价。涨价产品涉及到陶瓷墙地砖、西瓦。贵州某陶瓷企业,自10月1日起对公司所有产品价格在现价基础上上调0.05元/片,涨价的主要理由是煤炭及原材料的持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云南某陶瓷企业,自10月1日起将300×400mm连锁瓦、单波瓦所有颜色、规格产品上调0.05元/片,小瓦所有颜色、规格产品上调0.02元/片。湖南某陶瓷企业,自10月1日起各系列、等级所有产品价格统一上调0.3元/片。湖北某陶瓷企业,自10月1日起将400×800m中板在现单价基础上上调0.2元/片。9月26日,川渝多家西瓦厂将产品出厂价格上调0.1元/片。四川某西瓦厂销售负责人表示,这两三年上下半年的旺季涨价已经是一种常态。尽管现在已经没有明显的旺季,但是每年的3、4月和9、10月,西瓦产品的销售情况比淡季要好一些。据了解,9月份四川大多数陶瓷企业的产销率环比8月都有所上涨。
来源:陶商资讯

9月初,淄博有企业直接提出400×800mm5.9元一片,业内人士王先生表示,“按照这个价格,400×800(mm)已经到了危险的时刻。”王先生认为该价格体系将引发连锁反应:首先,有厂家率先爆出低价,其他同类型企业必然陆续跟进,一旦成本与价格形成倒挂,生产企业必然进入恶性循环,“如果价格突破底线,只能走向降低成本的道路。”其次,以每片5.9元出售,工厂是否还有利润?没有利润的话,这直接导致未来产品开发的速度滞后。第三,如此低价,侧面证明也证明这类产品,“只是常规产品,没有干粒,也没有其他的工艺,因此终端市场的客户会卖低价”,原本保留利润经营路线的客户会丧失信心,会转到600×1200(mm)新墙砖体系,因为本身600×1200mm新墙砖就是未来接盘400×800mm规格的产品,就像是从前的300×600mm被400×800mm中板接盘,一旦600×1200mm起势,就会冲击现有400×800mm规格的厂家。对此,王先生认为,400×800mm规格当前的困局在于,厂家微利,如此低价竞争难免有企业后期出现偷工减料、甚至质量问题;中间的流通商平进平出,终端的经销商对这类产品没有信心,如果一直恶性循环,这个产品“早晚崩盘”。
来源:陶城报

【点评】一边是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多地陶企因生产成本上升而不得已将产品价格上调,一边是山东淄博的陶企直接将400×800mm规格产品的价格降到5.9元一片,两件事竟让人感觉不到任何违和感。短期来看,出厂价偶尔上涨,每次上涨都在行业引起较大关注,对涨价非常敏感;长期来看,出厂价和终端售价在价格内卷中不断下探,却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厂家成本上升了,还可以上调产品的出厂价;经销商成本上升了,反而要降低产品的终端售价,继续参与价格战,独自承受各方的压力。


2022年全球瓷砖总产量167.62亿㎡
中国占43.6%

近日,Ceramic World Review 刊文表示,由MECS / Acimac研究中心制作的“世界瓷砖生产和消费”于10月发布,其详细分析了截至2022年十年间世界陶瓷行业发展趋势,包括76个最大的瓷砖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工业、市场、人均消费和出口趋势。2022年,全球瓷砖产量降至167.62亿㎡,比2021年的185.72亿㎡,下降9.7%。这意味着产量减少了18亿㎡。亚洲的产量从138亿㎡降至122亿㎡,下降了11.6%,相当于全球产量的73%。其中,中国的产量从88.63亿㎡下降到73.12亿㎡,占全球产量的43.6%,减少了15.5亿㎡。而全球瓷砖出口量下降了8.1%,恢复到2020年27.7亿㎡的水平。经济收缩再次影响了除北美以外的所有地理区域,北美的出口量增长5.8%,达到4800万㎡。亚洲瓷砖出口下跌4.3%,从14.14亿㎡降至13.53亿㎡,相当于全球瓷砖出口的48.8%。
来源:陶瓷资讯

【点评】中国的瓷砖产量在2016年上升到了最高峰(102.65亿㎡),占同年全球瓷砖产量(130.56亿㎡)的78.6%;在2022年则下降到了最低谷(73.12亿㎡),仅占同年全球瓷砖产量(167.62亿㎡)的43.6%。尽管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瓷砖生产国,以43.6%的占比碾压占比只有13.7%的全球第二大瓷砖生产国——印度;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瓷砖消费国。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建陶企业依旧大有可为,但前提是先生存下来,正所谓“剩者为王”。


泛高安产区又有企业要改大线

佛山二三线品牌今年以来特别是七八月淡季至今,销量更是再创新低。据佛山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当前不少佛山二三线品牌的月销量已滑落至300万元甚至更少。即便是原本出身行业头部企业现已被剥离、甩卖的二三线品牌也不例外,也有现在的行业头部企业的非主力品牌也遭遇市场压力,不少旗下品牌销量也滑落至500万元至不足千万元。而部分产区头部企业的销量仍旧稳健。这得益于企业自身的产品定位、渠道构建及稳健打法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泛高安产区为例,以太阳企业、格仕祺企业为代表的当前产销仍然保持很好。据产区相关产区人士证实,格仕祺企业位于江西宜丰的吉利生产基地现有2条线,已规划在今年年底停窑之际4万㎡的总产能新改建为7万㎡,部分设备商的合作都已敲定。
来源:陶业时讯

【点评】为什么一方面建陶行业产能早已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却还有不少陶企不断上马新的生产线或升级原有的生产线?其实都是行业洗牌所致,一部分竞争力较弱的陶企在洗牌中悄然丧失市场,另一部分竞争力很强的陶企则逐渐赢得了这些市场。而为了长期占据这些市场,进而赢得更大的市场,它们就选择了扩产。至于说在这种行情下扩产是否正确,只能说因人而异、因企而异,最终还有待时间检验。


佛山有瓷砖品牌断崖式下滑

停窑潮或提前到来

受整体市场需求缩减影响,全国各产区均有瓷砖企业承受产品爆仓压力,9月、10月部分佛山二三线品牌在行业内卷与过度竞争压力下,月销量同比去年同期出现断崖式下滑。据行内人士反馈,佛山某业内知名的瓷砖品牌月销量已下滑至不足千万。内卷严重的市场,佛山还有更多品牌月销量低于500万。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佛山品牌10—20人规模队伍,月销量甚至不足300万。综合多产区信息了解,包括广东、湖北、北方、江西等产区,目前不少陶瓷厂或多或少都存在1-2条线停产状态,包括一些大产能陶企。有企业人士表示,金九银十不再,当前市场行情暂时看不到企稳回暖迹象,若目前行情冷淡延续,往年年底才来的停窑检修或提前到来。
来源:陶业时讯

【点评】在媒体的没有指名的行业报道里,很多陶企当前都是业绩一片惨淡、前途黯淡无光;在自身的自欺欺人的品牌宣传中,很多陶企当前都是业绩稳中有增、风景这边独好。“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一陶企业务员侵占公司34万余元

近日,高安市公安局在公安部部署的“夏季治安集中打击整治行动”中,连续侦破两起职务侵占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其中一名为某陶瓷企业业务员。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邹某利用某陶瓷企业业务员的职务便利,采用套取客户货款的方式,侵占该公司钱款34万余元,用于归还信用卡以及日常吃喝玩乐的开销。
来源:高安公安

【点评】熟悉建陶行业的人都知道,上述新闻中所说的职务侵占案在建陶行并非个案,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以前建陶行业涉案金额大于34万元的职务侵占案可以说多了去了,却很少见诸报道。以前,建陶行业一直处于上升时期,多数陶企一方面赚钱容易,另一方面管理也不是很规范,同时还比较讲人情,对于涉及职务侵占的人员往往宽容对待,私了了之。但现在不同了,整个行业形势严峻了,多数陶企赚钱难了,此类人员也就不再被宽容对待了。


科达制造年产能将达2亿平方米
有望成为非洲第一大建陶供应商

9月28日,科达制造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已于非洲五国运营6个生产基地,拥有16条建筑陶瓷生产线、1条洁具生产线,共实现建筑陶瓷产品产量超7000万平方米,洁具超10万件。同时,公司坦桑尼亚建筑玻璃生产项目、加纳建筑陶瓷生产项目五期、喀麦隆陶瓷项目、肯尼亚基苏木日产4000件陶瓷洁具生产项目等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近年内投产,在现有全部在建项目达产后,预计公司将合计形成年产近2亿平方米建筑陶瓷、260万件洁具及20万吨建筑玻璃的产能,届时将成为非洲地区第一大建筑陶瓷供应商。此外,公司海外建材业务已规划5年内实现百亿营收,通过非洲市场关联建材品类的拓展,形成80%建筑陶瓷、5%洁具、15%建筑玻璃的业务结构。
来源:界面新闻

图片来源:科大制造官网

【点评】2022年,科大制造的营收和利润早已吊打任何一家以瓷砖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头部陶企。如果接下来它的瓷砖年产能能达到2亿平方米,在国内陶企的产能排名中就能跻身前三名。一家以建材机械(其中又以陶瓷机械为主)为主业的陶业上游企业在瓷砖生产经营上也能取得如此成就,而且选择的模式还是在国外发展,确实让国内陶瓷人不得不佩服。


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满月
楼市成交冲高回落

8月30日,广州率先官宣“认房不认贷”。而今,距离一线城市落地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已届1个月,政策效果如何备受关注。近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新政落地后第一周效果较为明显,9月下旬楼市成交开始冲高回落,政策效应在逐步减弱。其中,北京二手房市场近期成交平淡,成交量已基本恢复到新政前水平;深圳周成交量虽未明显下降,但从委买需求量看已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新政后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增加,供大于求矛盾凸显。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楼市复苏的大方向不变,成交有所回落是正常波动。后续仍需出台一系列新的宽松政策来持续推动库存去化。
来源:证券时报

【点评】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楼市复苏的大方向不变,成交有所回落是正常波动,后续仍需出台一系列新的宽松政策来持续推动库存去化。也有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表示,“新政后,市场就火了一小阵儿,现在基本没有成交,店里有几个人都休息了”。用“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句话来形容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可能再合适不过。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