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佛山“陶瓷新政”出现软化迹象?

佛山“陶瓷新政”出现软化迹象?

2008-01-18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苏振明 阅读:1563
0 250
    在1月3日在谈到的2008年行业的看点时指出:“2008年产区力量的消涨是一个看点。佛山市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反复,能否真正执行两年后,到了2009是否按照既有的规划淘汰只剩下25家,如果真正的执行到这个层面,对佛山陶瓷影响是很大的根本的。”而从近日的消息看出,佛山决策层对陶瓷行业的政策似有“软化”迹象:本月7日下午,在佛山市主要领导与12家陶瓷企业的座谈会上,市委书记林元和公开表示:今后佛山市将扶优扶强4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关闭搬迁100多家,调整提升100多家。显然,这组数字与早前媒体普遍报道的“只剩25家”有很大的出入,值得行业人士细细品味、解读。

  2007年12月12日,佛山市第三次加快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南庄召开。禅城区的一位领导明确表示,禅城区将在2008年底以前,动用各种手段淘汰90家低端的陶瓷企业,仅有25家企业被列入“改造提升”的名单。而且甚至有消息指:这25家企业如果在“改造提升”中不达标,那么在2009年6月之前,该区内的陶瓷生产企业也可能“一家不留”。

  于是人们接着看到:上个月29日上午,南庄镇政府直接出面搭台组织协调陶瓷企业向新兴产区转移。以前一直是佛山陶瓷行业协会来做拟外迁企业与产区之间的穿针引线工作,而现在直接上升到政府层面来运作,这是史无前例的。所以,按照这种逻辑,一般判断明年佛山企业外迁的数量还会更多,一些中小企业会抱团出去,以提高征地议价和应对新环境的能力。

  然而,从常识上讲,两年内要将佛山陶瓷的“低端产能”清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陶瓷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外迁是一项牵涉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关系到老板承担“改造提升”和外迁成本的能力问题,还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就业及利益保障问题,同时关系到地方政府财税收入的问题。从长远来讲,更是关系到“佛山陶瓷”这张名片寿命问题。所以,在“改造提升”,并鼓励陶瓷企业外迁声浪日高的严峻态势下,施政者在其过程中保留一份理性的检讨和反思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切忌明知不可为而强行。

  佛山的“陶瓷新政”已经实施近一年,检视实践的结果,舆情目前普遍寄望“陶瓷新政”由从紧改为适度从紧,这一方面有利于新政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也是各方利益平衡———和谐的需要。佛山陶瓷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一是环保、节能的问题,一是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如果企业在政府引导下能逐步解决环保、节能问题,并依法纳税,最终的结果就是双赢。但企业以环保、节能为导向的“改造提升”既是测试自己的家底,考验自身的能力,也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比如建立标准,设置环保、节能门槛等,同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比如解决天然气的配送等问题。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