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陶瓷艺术的“全运会”
2006-10-24
来源:宜兴日报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2171
10月28日至31日,古老陶都将迎来一场陶瓷艺术的盛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将在宜举行。作为中国陶艺界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评比活动,它不仅是一次陶艺最新成果的集体展示,也是一次陶瓷文化的交流与普及,更是主办城市一次非同寻常的精彩亮相,即将到来的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将使宜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陶都地位的大彰显
规模空前的第八届全国陶瓷创新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由陶都宜兴来承办此次盛会既是众望所归,更对宜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新大赛将是我市陶瓷产业优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宜兴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市,资源丰富,历史悠久,门类齐全,产品众多,过去几十年中陶瓷一直是我市的支柱产业,目前仍然是我市重要的产业之一,总量接近70亿元。产业的发展,创新是根本,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创新更是走向新生的关键。纵观我市陶瓷产业,目前传统产品仍然唱主角,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处在单体价格偏低、以量取胜的初级阶段,相当一部分日用陶瓷企业只是国外知名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走不出低水平重复与扩张的怪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新兴的陶瓷产区近年来不仅总量突飞猛进,大大超过了宜兴,且培育出了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因此,振兴我市陶瓷产业已是迫在眉睫。而此次创新大赛,无疑是一次陶瓷创新作品的大聚会、创新理念的大荟萃,这些代表着近年来全国陶瓷创新的最新成果将大大拓展我市陶瓷企业和业内人士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他们树立更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广泛借鉴,努力将创新渗透到陶瓷产品的材质、设计、造型、功能、装饰、包装等各个环节,从而依靠不断的创新来实现陶瓷产业的提档升级。
创新大赛将是我市陶艺创作推陈出新的一次大转折。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近年来,我市的陶艺工作者们在丰富陶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手段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对比世界陶艺发展的趋势,我市的陶艺创作仍然是传承有余而创新不足。而艺术创新除了要潜心钻研,更要交流与碰撞,需要广泛吸纳各种艺术养分。创新大赛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使我市的陶艺工作者不仅能有幸看到全国一流的陶艺新作,更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陶艺工作者面对面进行专业理论的探讨和创作体会的交流。新作品、新理念、新经验、新设想在此交汇、融通,定会让全市陶艺工作者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同时,进一步增强推陈出新的文化自觉,为繁荣我市陶瓷文化作出应有的努力。
创新大赛将是宜兴陶都地位的一次大彰显。悠悠七千年的制陶历史,使宜兴形成了灿烂辉煌的陶瓷文化,出神入化的独特工艺与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造就了一代代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而独步千秋的紫砂文化更是美轮美奂,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奇葩。悠久的陶瓷文化传统成就了千年陶都的美名,而陶都地位的彰显则有待于我们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繁荣陶瓷文化,更有待于陶都进一步扩大陶瓷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而创新大赛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
创新大赛将是展示陶都新形象的大舞台。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被称为陶瓷艺术的“全运会”,它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陶瓷产业与艺术本身,更会为它的举办城市带来不可估量的多重效应。据悉,在英特网上宜兴紫砂的点击率与其他所有有关宜兴的点击率持平,这充分表明宜兴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与陶瓷分不开。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宜兴的美誉度,必须打响陶瓷这张名片。像创新大赛这样的大型活动将使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聚焦宜兴,在当今这样一个崇尚注意力经济和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这种聚焦必将带来更多的机遇,也必将通过陶瓷产业传递到其他经济领域,从陶瓷文化领域传递到其他文化领域以及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体育界的“全运会”创造的神话已经让我们心领神会,陶瓷艺术“全运会”创造的奇迹同样令人神往。
创新成果的大展示
已成功举办了七届的全国陶瓷艺术与创新评比活动,旨在繁荣中国陶瓷艺术,推动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陶瓷艺术与设计人才。本届评比活动将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将全面展示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近四年来的成果。据初步统计,广东佛山、潮州,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临沂,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广西北流等全国各大陶瓷产区,以及众多的大专院校陶瓷艺术系届时将携2300多件(套)作品前来参评,港、澳、台等地区也将有一批创新精品亮相陶都,参评作品的数量为历届之最。而作为东道主,宜兴此次参评的作品也达到了640多件(套),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本次评比分陶瓷产品设计类(日用陶产品、工艺陶产品)和陶瓷艺术类(传统艺术陶瓷、现代陶艺)两大类。陶瓷产品设计类要求造型、装饰具有独创性,整体艺术效果好,具有超前意识的概念性设计将受到特别关注,产品的使用功能以及配套应合理,新材料和新工艺要具备生产适应性;陶瓷艺术类要求设计构思具有独创性,作品既富有传统民族特色,又富有多元化的风格、深刻的内涵以及时代精神,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提倡材料的合理利用以及表现手法、技艺的新颖性,鼓励陶艺工作者对传统艺术加以继承与创新,并致力于创新技艺的提高。各类参评作品均设金、银、铜奖以及优秀奖、评委特别奖,由中国陶协颁发获奖证书,评比结果可作为职称评定、晋升的资格依据。
2008年9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国际陶艺学会年会,这是国际陶艺界的盛会。因而,“2006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将不仅是对中国陶瓷艺术和设计界近年来新成果的全面展示,更将为2008年国际陶艺学会的成功举办打下坚实基础。
历届大赛的佼佼者
作为我国著名陶都,近30年来宜兴始终以不俗的创新业绩积极参与历届创新大赛,更以巨大的热情多次申办创新评比活动,分别于1982年和1994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五届创新大赛,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形象赢得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充分肯定以及广大参评单位的好评,在历届评比活动中,宜兴以送展数量多、作品艺术和创新水平高而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在浙江龙泉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中,我市送展作品达200多件(套),有38件(套)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4件(套),二等奖5件(套),三等奖12件(套),优秀奖14件(套),另有4件(套)作品获得评委特别奖,获奖数量及档次列全国各大陶瓷产地之冠。
最具实力的申办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产权制度改革,将我市广大陶瓷企业及从业人员从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企业也应运而生,整个陶瓷产业的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潜能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我市的陶瓷产业向着优质、高效的现代陶瓷产业迈出了坚实步伐。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品的生产适应创作个性化的要求纷纷回归家庭作坊或个人工作室,广大陶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陶艺丰厚遗产的同时,大胆借鉴和吸收现代陶艺及其他艺术元素,陶艺创作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为了充分展现宜兴近年来在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同时让全市陶瓷企业、陶艺工作者进一步开阔眼界、广泛借鉴全国各地最新的陶瓷创新成果,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强烈的紧迫感致力于创新,为我市陶瓷产业和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省陶艺专委会和市陶瓷行业协会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申办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和设计创新评比活动。面对国内竞争对手林立、实力不相上下的严峻形势,我市一方面广泛宣传在宜兴举办的两次国际陶艺研讨活动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认真制订富有创意、切实可行的承办方案,最终赢得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青睐,获得了大赛举办权。这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富有挑战性的考验,相信依靠广大陶瓷企业和陶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古老陶都一定能交出一份理想答卷。
精彩活动的大放送
此次陶艺盛会,既是一次创新技艺的激烈比拼,更是一次陶瓷艺术的全新盛宴。一系列高水准的精彩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在市陶瓷博物馆举办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吴鸣的个人陶艺展和宜兴陶艺新人新作展,极具代表性地体现了近年来我市陶瓷艺术的创新轨迹与成果,将会让您充分领略到传统与现代陶艺完美结合的精妙;而由国内知名陶艺家主讲的陶艺讲座也是精彩纷呈,将让您了解到各种最新的陶瓷艺术理论与思潮;陶瓷DV节目展播及长篇传记《花非花———蒋蓉传》首发式等活动都将使您陶醉在陶瓷艺术的浓浓氛围中。
令人兴奋的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已将位于我市丁蜀镇的宜兴陶瓷工业园命名为“中国陶都宜兴陶瓷工业园”。评比活动期间,将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牌,另外由国际陶艺学会和美国中华陶艺学会分别授予的“中国宜兴———世界制壶中心”和“中国宜兴———世界茶壶之都”也将在此期间正式授牌。同时,江苏省陶瓷协会也将在宜兴正式成立,省级协会设在县市级,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创新大赛即将鸣锣开场,陶瓷天地的各路创新英雄将在宜兴一比高下,而陶都也将由此出发,踏上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