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继央视在7月15日掀起智能马桶“第一次世界大比拼”、对中日美韩多款智能马桶的舒适性及方便性等方面进行对比之后,7月22日,比拼项目终于蔓延至安全层面。在当日于央视二套播出的《消费主张》中,节目组再就防漏电、防水、阻燃等关乎人生安全的技术上,对中外智能马桶开展了第二次横向测评。
智能马桶安全性备受关注
《消费主张》在公众号上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针对“智能坐便器的安全性,你怎么看?”的问题上,有55%的人称相信产品的安全性,但选择“表示担忧”的也不在少数,占31%。而在回答“卫生间又潮又湿,在这样的环境下使用插电的智能坐便器会不会不安全呢?”时,就有59%的人表示“比较在意”。
调查显示有不少人对智能马桶的安全性存在忧虑。截图来自《消费主张》节目,下同。
其实上,由智能马桶引致的起火事件近年也时有发生,例如2015年9月20日,江苏张女士家中使用的智能坐便器自燃,致使卫生间设施被损坏。再如2013年8月4日,东莞刘先生发现自家三层别墅内都被灰尘覆盖,原来是智能座便器起火,这导致刘先生家里损失至少30万元。
《消费主张》中的安全性测试
除了自燃问题,消费者比较关心的还有冲洗时的水温控制,这不单关乎使用舒适度,还关乎使用安全。下面我们看看央视《消费主张》怎样对这些关乎人生安全的几个项目进行测试。
·加热模块的保护措施如果失效...
加热模块一般有三重保护
如果三重保护失效,仅需2分钟时间加热模块就会起火
据悉,厂家一般会对智能马桶的冲洗加热模块设下三重保护。如果三重保护都失效,加热模块就会过热,从导致起火。在节目的演示中,从马桶通电到起火的过程只用了2分钟左右。
·座圈加热的保护装置如果失灵...
没保护装置的座圈最高温度达到65.9摄氏度
智能马桶的座圈加热功能主要通过内部的电线圈实现,里面存在保护装置确保温度不会过高,如果保护装置失灵,则会导致温度过高而烫伤使用者。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如果保险装置失灵,会使座圈温度超过65摄氏度,而有保护装置的座圈的温度最高不超过45摄氏度。
·如果没有阻燃剂,后果是...
未添加阻燃剂的座圈很快就起火了
在面对较高温度时,阻燃剂的加入能有效阻止马桶自燃,节目也针对这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加入了阻燃剂的马桶盖即使怎样烧它也不会着火,而没加入阻燃剂的马桶盖,遇火后很快就烧开了。据技术人员透露,加入阻燃剂,会使产品成本上升15%到20%。他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需了解这方面的消息。
·中日美韩产品防水性能对比
进行测试的20款坐便器,价格介乎1499至25000元
在这一环节中,测试人员将中日美韩9款一体式、11款分体式智能马桶,分批次进行为时30分钟的喷淋,结果显示,20个样品在经过喷淋后,所有功能都能正常使用。不过,技术人员却称,虽然20个样品在喷淋后未见异常,但并不代表所有产品在湿润环境下都没有问题。
喷淋中
为更深入进行防水测试,节目组在市面上分别购入了一台售价2200元的中国盖板和售价2600多元的日本盖板,并在佛山一家实验室通过一喷水圆盘装置进行无死角喷淋。
无死角喷水圆盘装置
10分钟后,日本产品无论按哪个按键都没有反应,并进入漏电状态,而中国产品各项功能都能正常使用。随后技术人员拆开产品细看,发现中国产品内部几乎没进水,而日本产品电路板上的水滴则清晰可见。技术人员透露,国产这款产品在电路板上有蓝色遮罩,能有效防止进水。
·中日美产品排污能力对比
人为将水压调支0.14Mpa的低位
这一环节中,测试对象是中日美9台一体式智能马桶。据悉,国内一般水压是0.2到0.3Mpa,测试人员则模拟出0.14Mpa的低水压状态,并用2500个小塑料颗粒放到马桶中,以最大档位进行冲水。结果显示,售价25000元的美国产品剩余600多颗,成绩最差;7300多元的美国产品剩余300多颗;18000元的日本产品剩余几十颗。而在国内产品中,成绩最差的是售价5680元的产品,剩余10多颗;随后是5660元的产品,剩余7颗;4860元的产品则剩余2颗。而在售价分别为5400元、5999元、6999元的中国产品中,则未见有颗粒残留。
这3款国外产品价格最贵,但表现却最差
技术人员透露,国外品牌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充分。在我国大城市,一般不存在低水压问题,但在中小城市或个别老区的顶层,水压可能不够大。国外产品一般参照其国家的水压进行设计,这种产品直接引进国内,就会出现这种冲不干净的现象。
节目对消费者的建议
最后,《消费主张》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智能马桶时,应多关注材料的阻燃性及产品本身的防水标准。同时还提及,在操作便捷性和人性化设计上,国内很多产品进步也很快,已推出了不少新功能和新技术。
国产智能马桶品牌在多项测评对比中全面占优,证明了国内智能卫浴企业经过多年的沉淀,在技术上和功能上并不比日韩智能卫浴企业差,甚至比日韩智能卫浴企业更好。
对智能产品中相关的安全项目进行测试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