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前段时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智能卫浴电器专业委员会发布《2016年中国智能坐便器行业发展报告》,打破中国智能马桶长久不存在系统报告的局面。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智能马桶保有量约为300-400万台,普及率仅为1%。报告还称,智能马桶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是日本,达到76%。可以说,在智能马桶的普及上,日本走在世界的最前端。原因是什么?同时,中国如需普及智能马桶,能从日本的经验中借鉴到什么?同时又需克服哪些问题?
智能马桶在日本的普及过程
智能马桶起源于美国,最早用于医疗保健,开发初衷之一是治疗痔疮。1964年,东洋陶器(现TOTO)将智能马桶引进日本,并面向大众市场发售。1967年,伊奈制陶(现INAX)推出日本首个附带温水洗净功能的国产座便器。同年,TOTO也开始自研智能马桶,1969推出附有暖气烘干功能的产品。至此,日本智能马桶的基本功能已经具备,往后的产品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附属功能。
●早期也存在质量问题
任何市场在成熟前总需经历阵痛,智能马桶在日本的普及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这种新型马桶登陆日本之初,曾出现因水温调节技术不过关而导致用户烫伤的事故,使民众对电子卫浴产品抱持质疑,同时,智能马桶高昂的价格也阻碍了其初期的发展。因此直到70年代末,传统的日式蹲便器仍然是厕所里的主流。
▲初代Washlet(卫洗丽)
80年代,TOTO推出经过大幅改良的智能马桶产品,名为“Washlet”(卫洗丽)。新产品加入人体感应、座圈加热、女性清洗等功能,同时,收益于日本国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TOTO积极的广告宣传,使得智能马桶开始走上快速普及的轨道。80年代中叶,伊奈也推出全新的产品,而松下电工(现Panasonic)也正式加入智能马桶的开发行列。
●90年代开始大规模普及
90年代,日本的智能马桶开始大规模普及。在此之前,相关产品的发行渠道只有电器商店等零售市场,产品必须直接面对买家。进入90年代,厂家找到了全新的铺货渠道--新楼盘,当时的新建住宅大多使用智能马桶。同时,在办公楼、商业场所、酒店等场所也大量采用智能马桶。随着民众对智能马桶产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到2000年之后,不论公私场所,使用智能马桶已成为一种“共识”,甚至在火车站、列车车厢等特殊场所,也能见其身影。2013年,和歌山县正式宣布,全县的公厕将会使用智能马桶,以代替传统的蹲便器。这在目前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但在日本人看来却显得极其自然。
▲日本公共场所里的智能马桶
日本内阁府于2013年发布的消费动向调查显示,1991年智能马桶在日普及率为14%,随后逐年增加,至2012年达到76%。就是说,日本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将智能马桶从最初的小众产品,变为普罗大众均可接受的全民性产品。
▲1991年至2012年日本智能马桶普及率及保有数量推移
●日本消费者对智能马桶的认知
智能马桶在日本的普及,除了产品功能越来越多和厂家宣传卖力之外,民众对此种产品的认知度提升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日本人向来以干净卫生而闻名于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多为民众所追求。虽然智能马桶在发售之初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干净、舒畅的如厕体验正迎合日本人喜好干净的心理。普及率76%,这数字或许不能直观地表现出日本人对智能马桶的倾慕之情,但如果你知道智能手机在日本的普及率仅为49.7%(2015年数据),你就会为此而觉得惊讶,因为在中国,虽然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66%,但智能马桶普及率仅为1%,有着云泥之别。
日本人依赖智能马桶到何种程度?据日本市调机构macromill调查,在受访的1178名男性中,坐在马桶上小便的有600人,占受访人数的51%,相信这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这足以证明智能马桶已经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如厕方式。
●行业标准和相关研究
在日本,包括智能马桶在内的卫生设备的制造,均需符合JIS工业标准(日本工业规格)。据了解,该标准曾在2014年12月22日就卫生器具在内的多种项目进行修改,细化检验范围,对座便器的洗净功能、水封性能、耐漏性能、排出性能、耐荷重性能等方面均增加了明确指标。
而在学院,近年也开始有关于智能马桶的研究。如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就在2013年就针对智能马桶会否导致早产此课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产科学与妇科学》杂志上。
●智能马桶能在日本大规模普及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日本人卫生意识高,智能马桶的功能和民众需求吻合。
二、企业宣传得力,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智能马桶的认知度。
三、行业标准完善,产品质量有保证,安全性也得到消费者认可。
四、有完善渠道,除了一般的零售渠道,还被使用在一般的公众场所,极大地增加了智能马桶的体验点和曝光率。
智能马桶在中国普及的漫漫长路
反观中国,虽然智能马桶曾在去年成为热话,激发坊间和政府对这种商品的关注。但受制于传统认知,坊间对智能马桶的接受程度一直偏低。多位普通消费者曾告诉记者,他们宁可使用传统便器,也不用需通电的智能马桶,而业内的一位设计师也告诉记者相同的想法。
目前智能马桶在中国的普及率为1%,但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两年,即使在相关市场发展较好的情况下,智能马桶普及率也仅达到5%,而在10年内这个数字最多可去到10%。
●智能马桶未来在中国的普及,有赖多方的努力,尤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使消费者觉得物有所用。虽说智能马桶适合所有人,但某些特点尤其适合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如体弱老人、孕妇、痔疮便秘患者、行动不便者等。企业在产品宣传时,可针对此部分人群作重点推广。
二、提高消费者认知。目前智能马桶的广告多集中于建材市场,这样做很难将产品推广到消费者面前。可以尝试推出面向大众的广告,并在大众传媒如电视台、一般杂志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投放。
三、增加购买渠道。目前这顶已经有所进展,如去年国美等连锁电器商店已经把智能马桶引入卖场,其他连锁卖场也在积极铺货。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寻求转型,以更好适应移动电商时代,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利用互联网做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
四、增加体验点。据悉,目前已有企业邀请消费者进行智能马桶的体验活动,但这样效果甚微,而传统的品牌直营店对产品的曝光效果也极为有效。可以参考日本,在一些公共场所的厕所设置相关产品,这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与认知。同时,去年有报道指,国内旅游地点厕所脏乱差,遭游客投诉,中国为此发起“厕所革命”,这也是智能马桶进驻公共厕所的一个切入点。
五、完善行业标准。目前中国还不存在针对智能马桶统一的行业标准,尤其是产品涉及通电,人要坐上去,所以安全认证很重要,但至今智能马桶还没被列入国家3C认证的产品名单中。好消息是,智能马桶提质已被列为《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中,相信相关标准很快就会出台。
六、提高产品质量。随着消费者和政府部门对智能马桶关注度日益提高,更多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去年,几乎每隔三两个月就有一起涉及智能马桶质量问题的新闻或报告。随着舆论压力的增大和行业标准即将出台,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必须严密把关,以产品安全性作第一考虑,随后才是功能和设计,非如此,则不能提供给客户值得信赖的产品,更莫谈营造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